三國正史上的三大戰役,真實的兵力有多少?真實數字令人難以置信

天空之城 2022/01/31 檢舉 我要評論

東漢末年,有三場決定了天下大勢的大仗,分別被稱為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按照演義的說法,這三場大戰都動用了上百萬的兵力,令天下震動。不過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演義都有誇張的成分, 那麼決定三國歷史的三大戰/役,真實的兵力到底是多少呢?真實數字令人難以置信。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袁紹和曹操的爭霸之戰,此戰決定了北方的最終歸屬!當時的袁紹,佔據了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四州之地,實力非常強大,甚至可以說是天下間最強的勢力。

而當時的曹操,雖然也佔據四州之地,但同袁紹相比,其實曹操的實力要弱得多!因為袁紹的地盤沒怎麼經歷過戰火,老百姓生活非常富足,能夠給袁紹征戰天下提供非常大的助力,而曹操的地盤乃是四戰之地,歷經戰火,百姓疲敝,而且曹操地盤周邊的關中軍閥、荊州劉表、江東孫策一直在虎視眈眈,而曹操的內部,劉備也一直蠢蠢欲動,所以說,相比于袁紹,曹操是完全處于弱勢的!

官渡之戰,發起者乃是袁紹,因為袁紹實力強大,他當時起兵十萬,準備一舉蕩平曹操,而據估計,曹操雖有四五萬的軍隊,但由于周邊敵人太多,他不得不留下不少人防守,所以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其實只投入了一兩萬人。正是因為兵力上差距太大,所以在整個戰/役的前中期,曹操一直是處于劣勢的,一直是被袁紹壓著打的。在這一期間,曹操甚至動過念頭放棄了,準備撤退回許都了,幸虧荀彧及時勸住了曹操,否則官渡之戰將以曹操戰敗而告終!

從大勢來看,袁紹贏定了,但是就在這種關鍵時刻,袁紹陣營出現了叛徒,而且這個叛徒還掌握了袁紹軍中的機密,這個人便是許攸!許攸背叛袁紹,投靠了曹操,告知了袁紹的屯糧地,幫助曹操襲擊了烏巢糧倉,最終大敗袁紹。自此以後,袁紹大勢已去,最終敗亡。

赤壁之戰

三國演義中說曹操率八十三萬大軍南下,進攻東吳,而實際上,曹操的軍隊只有十五六萬人,不過相比于劉備孫權,曹操的軍事力量已經是非常恐怖了。因為當時赤壁之戰,劉備只有一萬士兵,劉琦手下也不過一萬水軍,而周瑜手中,差不多有三萬人,所以說孫劉聯軍加起來其實最多四五萬人,在軍隊數量上和曹操差距很大。不過最終,孫劉聯軍竟然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令天下稱歎!

此一戰,孫劉聯軍以少勝多,遏制了曹操的攻勢,成功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至于曹操為何會敗得這麼慘,總結起來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曹軍很多都是北方人,水戰能力沒有吳軍強;二、曹操軍隊發生了瘟疫,被迫撤退!

夷陵之戰

演義中夷陵之戰中的兵力非常誇張,實際上相比于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還要稍微小一點,而且夷陵之戰也是唯一一場雙方軍事力量並不懸殊的戰/役!

此一戰,劉備的兵力加上各路蠻族士兵,估計有五萬人左右,而吳軍那邊,人數也是差不多的,所以說,在軍隊的人數上,雙方並沒有很大的差距。另外,由于劉備手下軍隊大都是百戰精銳,而東吳士兵的陸戰能力一直比較弱,所以說在戰/役的前期,劉備軍隊其實是吊打吳軍的!不過到了戰/役的中後期,情況發生了變化!

自從陸遜成為吳軍統領後,他發現了蜀軍陸戰能力強的特點,採用了堅守不出的策略,禁止手下出戰,成功熬過了蜀軍戰力最強的那一波攻擊。隨著時間的延長,天氣變得越發炎熱,而蜀軍也變得越來越焦躁,于是陸遜準備用火攻之計進攻劉備,最終一戰大敗蜀軍,將蜀軍打得丟盔棄甲,損失慘重!

此一戰,可以說是陸遜的經典之戰,而對于劉備和蜀漢迷來說,此戰其實敗得非常丟臉,自此以後,蜀漢也再也沒有一統天下的機會了,就連劉備都鬱鬱而終了。

結語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分別指的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在演義中,這三場戰/役都投入了上百萬的兵力,但正史上,這三場戰/役的真實兵力令人難以置信,也就赤壁之戰投入的兵力最多,能有個二十萬左右,其他兩場戰/役的投入兵力都是十萬左右,人數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不過放在古代,這種規模的戰/役,確實算得上是能夠決定天下走勢的大仗了!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