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財主罵女婿,將女兒趕出家門,女婿歸來時財主下跪相迎

ZHANGKEYUE 2022/03/20 檢舉 我要評論

清朝康熙年間,在清河縣有一個王財主,王財主膝下有個女兒,女兒名叫王玉蓮,相貌出眾、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女兒到了婚配的年齡,前來提親的人絡繹不絕,都是當地有名的達官貴人、富商公子,可玉蓮沒有一個中意的,玉蓮是家裡唯一的女兒,一家人對她疼愛有加,玉蓮既然沒有中意的,王財主也沒有勉強。

時過多日,玉蓮還是沒有選定合適的夫婿,王財主很是犯愁,當地的富商公子、達官貴人玉蓮都沒有看得上,財主心裡很是著急,便讓自己的妻子去打探女兒的心意,王母心裡也是很著急,便點頭答應。

「玉蓮啊,你父親為你選了那麼多的達官貴人、富商公子,你都不滿意,那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如意郎君?」

「母親大人,父親為我選的夫婿都很不錯,但是女兒就想過普普通通的生活,男耕女織,相夫教子挺好的。」

「女兒啊,你父親身為當地的富商,最講究門當戶對,你說的這些你父親肯定不同意。」

王母轉而把玉蓮的心思告訴了王財主,王財主聽後很是生氣,但也很無奈,最終王財主有個大膽的想法:拋繡球。

王財主也是有私心的,如果接繡球的是個富家公子,正合心意,如果是個窮人,王財主反悔便好,以王財主在當地的名望,那些窮人也不敢放肆。

王財主把想法告訴了玉蓮,玉蓮雖是滿心不滿意,但還是答應了。

王財主拋繡球選婿的消息一時轟動了整個縣,沒結婚的各家公子、種田的、窮酸秀才等都摩拳擦掌地等著這一天。

這一日,拋繡球的日子,王財主家的門口聚集了很多人,人群中大家都在小聲地議論著。

「聽說王家小姐長得似仙女」。

「你聽說了嗎?王小姐知書達禮,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午時,王財主來到了樓閣的二樓,對著樓下的人群說道:「各位公子大家好,老夫今日為小女玉蓮拋繡球選婿,感謝鄉親們的捧場。」丫鬟這時把三小姐也帶到了二樓,只是臉上蒙了紗,沒人看清楚模樣。

於是玉蓮從父親手中接過繡球,拋向人群中,樓下人群熱鬧非凡,看著繡球的方向一擁而上,繡球在眾人的推搡中蹦來蹦去,這時有一個書生恰巧經過,這書生是剛賣完柴正準備回家,身上背個簍筐,繡球不偏不倚的正好落在籮筐裡。眾人驚住了都看向書生,被眾人投來的目光看著,書生也呆住了,愣在了原地。

玉蓮看向書生,書生長相清瘦,文文弱弱,年齡與玉蓮相仿,一身長布衣衫,衣服上還有幾個補丁,一看就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沒想到玉蓮滿心歡喜,一眼看中了這個書生,心裡也悄悄的認定了他。

話說這書生名叫李浩文,父母自幼雙亡,留下李浩文獨自生活,平日裡李浩文去山上砍柴,拿到集市換些銀兩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很是貧苦,至今沒能娶妻。這一日李浩文正好賣柴回家恰巧經過,這樁婚姻便降到了李浩文身上。

眾人見繡球被書生接到,免不得有些可惜,但也沒辦法改變,只能散去。

王財主吩咐管家把李浩文叫到內院,財主見後很是不滿,但沒有表現出來。財主具體瞭解了李浩文的事情,李浩文都如實回答,財主就想按原來的計畫打發掉。

「今日呢是個誤會,你也看到我們兩家門不當戶不對,正巧你也是恰巧賣柴路過,也沒有那個心意,我看這件事情就算了吧,給你拿十兩銀子回家,貼補家用吧」。

李浩文還沒來得及說話,玉蓮這時從裡屋出來了:「爹爹,這樣不合適的,你也是我們縣有名的富商,說話要算話,要不豈不要人笑話。」

李浩文這時才看到玉蓮,看著楚楚動人的玉蓮李浩文內心很是複雜,自己不敢相信眼前的姑娘就是拋繡球的姑娘。

此時王財主聽後很是生氣,「我不同意,一個窮書生,怎麼做我的閑婿,那樣說出去才被人笑話。」

李浩文正要說話,被王財主制止了,王財主吩咐下人把玉蓮帶進房裡,安排管家拿著十兩銀子送李浩文出府,王財主轉身離開,李浩文被送到府門口並沒有接受財主的好意也轉身回家去了。

時過幾日,李浩文已經把繡球的事情拋在腦後,在他看來本就是一場鬧劇,李浩文雖已有心意,可兩家天壤之別,王財主也不會同意,李浩文也就沒有當回事情。

這一日傍晚,李浩文正在讀書,忽然聽到有人敲門,「砰砰、砰砰,有人在家嗎?」

李浩文起身去開門,打開門一瞬間李浩文愣住了,正是拋繡球的姑娘玉蓮,李浩文問道:「姑娘為何來到此處?」

「李公子,我是偷著跑出來的,我爹爹不知道。」

李浩文請玉蓮進屋,兩人坐著沉默了很久,玉蓮開口打破沉寂:「李公子,那日拋繡球公子接到了,如果你不娶我,那會被別人恥笑,我一個姑娘家,怎能結沒接受那樣的風言風語。」

李浩文沉默了許久道:「姑娘,你也看到了我家裡的情況,我從無父無母,一個窮酸書生,一間茅草屋,娶了你也會跟著吃苦受累,再說你父親本不同意,你這樣會讓他很為難。」

玉蓮很生氣道:「既然你接了繡球,全縣的人都知道我是你的妻子,你現在不娶我,我就成了寡婦,你明日去我家提親,我會勸勸爹爹的」,玉蓮說完轉身離開。

李浩文此時內心很是矛盾,他對玉蓮是有心意的,苦於自己家事不好,想著玉蓮的話也有道理,於是下定決心去提親。

次日一早,李浩文精心地收拾了一番,去集市上買了點點心,來到王府門前,「砰砰、砰砰,有人在家嗎?」前來開門的是王財主的管家,「公子,有什麼事情呢?」

「我來王府提親的」。

管家先是一愣,然後說道:「公子,我家老爺說了,你和小姐不合適,你還是回去吧」,這時玉蓮來到了門口,打開門,把李浩文接近了屋內。

王財主正在大堂內坐著,見李浩文前來很是驚訝,心想:這是來要回那十兩銀子的嗎?小女玉蓮為何跟在身邊?

李浩問來到王財主面前道:「王伯父,我是來提親的,那日小姐拋繡球,我雖無意,但畢竟是已經接到了,我對小姐也有心意,我今日來提親,還望伯父答應。」

王財主聽後暴跳如雷,指著李浩文道:「你個窮書生,你算什麼東西?竟敢跑到我家來提親,你看看你配嗎?」

「爹爹,你別生氣,既然她接到了繡球,為何不能娶我?就因為他是個窮書生嗎?他日後可去考取功名,飛黃騰達的....」

王財主沒有理會玉蓮,吩咐管家把李浩文趕出去,李浩文就這樣被趕了出來,李浩文很沮喪,心裡暗暗發誓:自己日後一定要考取功名。

此時府內玉蓮正和王財主吵了起來,玉蓮堅持要嫁給李浩文,王財主就是不同意,王財主竟發誓,如果女兒玉蓮嫁給李浩文,就和女兒斷絕父女關係。

這一日,玉蓮又偷偷地來到李浩文家,「公子,既然我爹爹不同意,那我們就成婚,到時他也沒辦法反悔,既然我心意已決,就不會改變。」

李浩文猶豫了一會,見玉蓮態度很是堅決,便點頭答應。

李浩文沒有親人,只有鄰居的李大哥平日有點來往,李浩文叫來李大哥李大嫂前來幫忙,一對喜燭,一個喜字,在李大哥李大嫂的見證下拜堂成親。

玉蓮回到家後把拜堂成親的事情告訴王財主,王財主大怒,要和玉蓮斷絕父女關係,王財主拿了把剪刀,對著自己的衣袖剪了下來,便和玉蓮斷絕了父女關係,吩咐管家把玉蓮趕了出去。

玉蓮傷心欲絕,沒想到爹爹會如此無情,也怪自己太任性,玉蓮一路哭著來到李浩文家。

李浩文見妻子哭著回家,很是擔心,玉蓮把事情的經過講述了一番,李浩文暗自自責,怪自己考慮不周。

來年三月,玉蓮已有了一個月的身孕,這時也是讀書人準備進京科考的時候,李浩文有心進京考取功名,便把想法告訴了玉蓮,玉蓮本就想過男耕女織的生活,本不同意,但李浩文一心想要證明自己,玉蓮只好無奈答應。

這一日,李浩文到了進京趕考的日子,玉蓮收拾好行囊,把家裡僅有的銀兩給了李浩文,夫妻依依不捨地分開了。

李浩文一走便沒了音信,玉蓮托人打聽也沒能打聽到任何消息,玉蓮很是擔憂。日子一天天過去,玉蓮的孩子已經降生,平日裡玉蓮還能靠織布維持生活,現在有了孩子只能靠李大哥李大嫂救濟,有時王母也會瞞著王財主給女兒送著衣物銀兩。

轉眼過了6年,這一日,一位穿著華貴的男子來到茅草屋,屋前有個五六歲的孩童正在玩耍,「你是誰,來這裡幹什麼?」

「孩子,這是王玉蓮家嗎?」

「你找我媽媽有事嗎」?

此男子正是李浩文,整整六年沒回家了,整整六年沒和妻子玉蓮聯繫了,李浩文看著眼前的一幕和自己走之前一模一樣,只是更破舊了些。

這時從屋內走出一位婦人,婦人看著李浩文,不禁流下了眼淚。婦人正是玉蓮,已沒有以前的大小姐的模樣,現在看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村姑。

「娘子,這些年讓你受苦了。」玉蓮不知道該說著什麼,這些年的委屈這一刻全釋放了出來。

「娘,是他欺負你嗎?」

玉蓮這才緩過神,道:「孩子,這是你爹爹啊。」

李浩文走時只知道玉蓮有了身孕,這些年一直沒有和家人聯繫,並不知道孩子已經長這麼大,李浩文抱起孩童,哈哈大笑起來,這一晚,一家人終於吃了一次團圓飯。

飯後,玉蓮問道:「相公,你一走六年,為何沒有和家裡人聯繫,你在外邊有沒有受苦」?

李浩文很是感動,明明自己吃了那麼多苦,還想著關心自己,李浩文把這六年的經歷通通告訴了玉蓮。

原來,李浩文那一年並沒有考上功名,自己又沒有顏面回家,一連考了三年才終於金榜題名,皇帝對他很是重視,先是派他去江南做知府,因治理有方,受到皇帝嘉獎,這次回家是皇帝封了巡撫來此查案。

玉蓮聽此很是驚訝,自己的丈夫是皇帝親封的巡撫,內心很是開心。

李浩文問玉蓮有沒有和王財主關係緩和,玉蓮如實回答,這六年也有只母親偶爾前來探望一下,於是李浩文和玉蓮商量明日去王財主家拜會岳丈大人。

次日,王財主家門被人敲開,來人正是李浩文的隨從,隨從對開門的管家說道:「巡撫大人一會就到,快讓你家老爺出來迎接」,管家快速去通報了王財主。

「巡撫大人?來我家幹嘛?」王財主帶著疑問來到門口。

此時李浩文帶著妻子玉蓮和兒子坐著轎子來到王府門口,王財主看到玉蓮驚住了,「難道是....難道是那窮書生,不是一直沒音信嗎?怎麼成了巡撫大人?」

王財主跪迎巡撫大人,李浩文從轎上下來,攙起地上的王財主,自己則跪下,「拜見岳丈大人」,王財主不知所措,顫顫巍巍的攙扶李浩文。

李浩文道:「當年都怪小婿魯莽,不懂事,玉蓮跟著我受苦了,願岳丈大人大量」。

王財主連連點頭:「也怪我,太古板,不肯低頭,賢婿不要責怪才好。」

至此兩人終於解開了多年的恩怨,玉蓮時隔六年再次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一家人團團圓圓、幸幸福福地過起了小日子。

結語:無論哪一種職業,都是值得讓人尊敬的,因為我們所付出的汗水,所付出的價值都是平等的。不要以為自己能夠仗勢欺人,就已經很厲害了,其實這個世界上比你厲害的人多了去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我們不要仗著自己的家庭背景去歧視他人。要記住,你雖然家庭背景很好,但是你拋開家庭背景的話,什麼都不會。所以,不要瞧不起別人,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的做事,不管別人是在做哪一種職業,我們都要去尊敬別人,因為只有你去尊敬了別人,別人也會尊敬你。

故事素材取自民間傳奇、故事、神話等,切勿與封建迷信掛鉤!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