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三國時期的戰役,每一場都是精彩絕倫: 官渡之戰,曹操以五萬士兵一舉擊潰袁紹的二十萬大軍;夷陵之戰,陸遜 火燒蜀軍連營,一把火燒掉了劉備的精銳部隊,劉備因此大敗而歸。這些戰役稱得上精彩,但是比它們更加精彩的,卻是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上方穀之戰,此戰諸葛亮明明可以除掉司馬懿,但是卻在最後放過了他,這其中有何隱情?我們來仔細瞭解一下。
在北伐的過程中,諸葛亮遇到的 一生勁敵就是司馬懿,二人之間難分伯仲,因為有了司馬懿的存在,諸葛亮想要收復中原的夢想也只能永遠是夢想,二人之間 展開了精彩的博弈。
魏明帝時諸葛亮為了收復中原六出祁山,司馬懿與其展開了精彩的博弈,火燒上方穀就是最著名的戰爭之一。
上方穀之戰
諸葛亮感覺自己時日無多,於是對於收復漢室之心更加迫切,他 數次北伐,由於司馬懿的抵抗,都是雙方 互有勝負,占不到任何便宜。諸葛亮曾經以一手《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數十萬大軍,但是收復中原並不能因為一次的勝利就能實現,於是諸葛亮與司馬懿 展開了長期的消耗戰,雙方來往更加頻繁,其中以上方穀之戰最為奇特。火燒上方穀是諸葛亮 六出祁山的最後一次戰役,諸葛亮好不容易用計將司馬懿父子騙入上方穀準備按計劃行事,最終卻還是以失敗告終。
諸葛亮 北伐時蜀國已經衰弱,劉備的 五虎上將先後離去,朝中人才凋零,而且諸葛亮數次對外作戰,將戰線拉的太長,後方 補給已經跟不上了,此時曹魏的將領司馬懿也看到了蜀軍的弱點,因此一直堅守不出,企圖將蜀軍的實力消耗殆盡。諸葛亮此時憂心忡忡,他的身體也大不如前, 只能想著速戰速決。
在最後一次北伐時,諸葛亮于 上方穀布下埋伏,連續很多天讓蜀軍的運糧部隊被魏軍抓到,魏軍也在這些人的交代中知道了諸葛亮以及其所有物資都在上方谷,司馬懿聽說後率部隊向上方穀挺進。此舉正中諸葛亮下懷,他命令蜀軍在山上佈置了滾石和圓木,並且找來了很多樹枝,打算等司馬懿進入穀中就動手,果不其然, 司馬懿大軍進入上方穀後損失慘重,諸葛亮認為司馬懿必沒,大業可成。
司馬懿父子 眼看就要進入絕境,然而就在這時,天空突然烏雲滾滾,似乎馬上要下雨的模樣。諸葛亮見大事不妙,厲聲呵斥司馬懿還要負隅頑抗,讓他即刻自我了結,然而司馬懿何等人也,他見到天象有利於自己,遲遲拖延時間不肯動手, 沒過多久就下起了傾盆大雨。大雨澆滅了大火,也澆滅了諸葛亮最後的希望,他命人放了一會箭就停手了,司馬懿也命人舉起盾牌抵擋箭雨,看到蜀軍停止了射擊,火速撤出了上方穀。
諸葛亮 為何見到大雨後,命令停止射擊?其實原因很簡單,一來是上方谷的 谷底和山谷距離很遠,而且上方穀很深,士兵 射程有限,不僅射不到魏軍,而且還會白白浪費弓箭。第二點就是諸葛亮已經對北伐之事 精疲力盡,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 這一戰除不掉司馬懿,司馬懿就再也不會第二次上當,司馬懿不倒, 興複漢室也就無望了,因此他 心灰意冷,不再讓士兵射箭了,只好發出了8字感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據悉,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和奇門遁甲,在赤壁之戰時還有借東風的傳說。他又為什麼沒有算到了火燒上方穀時會下雨呢?
其實,這真不是諸葛亮漏算了,而是上方穀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上方谷兩邊高,中部低,入口窄,極不利於空氣流通,穀內一旦起火,氣溫上升後,貼近地面的空氣迅速受熱膨脹上升,上層及周圍冷空氣則收縮下沉,形成強烈對流的山谷風,因此出現了狂風大作的現象。同時,當谷底大量熱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空氣中的水汽又因氣溫降低而凝結成雲霧,再加上柴草燃燒所產生的大量煙塵隨空氣上升到天空後,又為水汽凝結提供了理想的凝結核,從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這些雲霧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併,體積就會逐漸變大,最終導致大雨傾盆的局面,澆滅了上方穀的大火,司馬懿才得以脫險。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諸葛亮事後這一句話其實非常精准,一語道破了司馬懿逃生的真諦。司馬懿連老天在都在幫助他,顯然是福大命大。
諸葛亮在上方穀這次戰鬥後,情緒大變,最終病倒五丈原,誠為可悲可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