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窮書生家窮,年過四十無妻。書生清明節上墳,到父母墳前難過地哭訴。哭聲引來一個老婆婆,說他有孝心,願意為他做媒,當晚便帶書生去相親。不久書生如願娶了美嬌妻,新婚夜裡,才知道妻子和媒人都非人類。欲知詳情,請看靜月齋民間故事之《鬼媒狐妻》。
定遠縣有個叫陳建之的窮書生,因家中貧寒,年過四十還未娶妻。
但陳建之毫不氣餒,說他只要努力,將來定能考舉人中進士。若哪家女子瞧上我,現在就嫁過來給我做飯洗衣,將來必定可以享受榮華富貴。
村裡人都聞言都笑話他,這書生太不要臉,秀才都考不上還想中進士,做夢呢!陳建之也很無奈,只是得不理那些勢利小人,自己繼續發奮苦讀。
清明節到了,陳建之準備了些紙錢,黃昏時去北山墳坡祭奠父母。
到墳坡時,天已經快黑了。陳建之清理了父母墳前的雜草,先將掛紙掛在了墳頭上,再擺好了果酒等祭品,開始在墳頭燒起紙來。
陳建之跪在母親墳前磕頭,想著自己年過四十,還沒能娶到媳婦,不禁淚流滿面痛哭起來,沒媳婦的男人,真的是很可憐啊!
這時候,背後一個聲音說:「這位公子在哭啥呢?這麼傷心,真是個孝子兒啊!」陳建之轉身一看,見是一個白髮的黑袍老婦,手裡還挑著盞紅燈籠。
此時天已經黑了,陳建之借著燈籠之光,看那老婦卻並不認識,不過他平日出門較少,想必也是村中的老婆婆吧。
陳建之覺得這老婦挺和藹可親,就把自己沒媳婦的事說了出來,說他想到此事,覺得對不起父母,故而悲傷哭泣。
老婦提起燈籠,繞著陳建之轉了一圈,細細看他後說:「不會吧,我觀公子是有大富貴之人。難道就沒有女子願意嫁你嗎?」
陳建之聽婆婆這樣一說,覺得她真是好人,但附近的村子裡,的確沒有誰願意嫁給他啊,因此一臉通紅。
老婦看他囧色,呵呵一笑道:「今天碰到老身,也是有緣啊,實不相瞞,老身倒認識幾個漂亮姑娘的。公子你的親事,包在老身身上了。」陳建之大喜,感激涕零幾乎說不出話來,但一想到身上沒銀子,不禁又憂心忡忡。
老婦人見他一喜一憂便道:「公子不用憂心,你今後是有大富貴之人,一般人家女子,可是配不上公子的。我記得那白家那四女兒,已經十六歲了,那丫頭我也見過,世間少有的美人兒,自小聰明賢慧,和公子正是良配啊!」
陳建之對老婦人千恩萬謝。那老婦說:「現在公子跟我走,我帶你去白家定親,確定好時間,到時讓白家把女兒給你送過去就好了。」
陳建之聽得一呆一怔,這老婦到底是什麼人?似乎能給別人強行做媒啊!
老婦人挑著燈籠在前,帶著陳建之往前面山路而行。走了約四五裡路,看見前方的山腰處,有一座氣派的大宅。
老婦上前叩門。不一會兒,就見到兩個身著華服的中年夫婦。這對夫婦見著老婦人都非常恭謹,連忙將他們迎入,招呼上茶。
老婦人一邊喝茶,一邊說明瞭來意,說要為四小姐秋紅說親。這對夫婦一聽,竟然喜不自禁,一點也沒有嫌棄陳建之是個窮書生。
又說話了一會兒,那夫妻倆表示,他們準備一些嫁妝,十天后便將嫁妝和小姐送至陳建之家中。
陳建之感覺就像做夢一般,怎麼回家的都不知道。回家後點亮燈一看,桌上竟然有一大錠銀元寶,足足有二十兩重,心道今天莫非遇上了神仙。
次日一早,陳建之便上街買一些婚禮物品,把屋子也裝飾一新。
村民們看見大奇,陳書生這是要幹嘛,難道要娶妻了嗎?可是沒聽說誰家女兒嫁給他啊?他這樣的人也能娶妻?
轉眼便是十天過去,陳建之一大早就守在屋外等著。
可是到了晚上,也沒見送新娘前來的轎子。他心中有些失落,心想他們是不是不知道自己家在哪呀?難道那天的奇遇是騙局?
天黑了好一會兒,屋後的竹林中影影綽綽,抬著秋紅的轎子到了,他們放下轎子,兩個丫環扶著秋紅,進入了陳建之裝飾一新的新房。
送親的人忙著擺放嫁妝,擺滿了兩間屋子,連鍋碗瓢盆都是嶄新的。那些人放好嫁妝後,也不說話也不吃飯,就自個離去了。
陳建之激動萬分,掀開新娘的蓋頭,果真是天下少有的絕色美女。夫妻倆相擁而入床,行了夫妻之禮。折騰了許久後,夫妻倆躺在床上說起話來。
陳建之對妻子和媒人的身份還是頗為疑惑,便出言詢問。
秋紅看著他說:「相公,實不相瞞,我不是人類而是狐仙。那媒人也不是人,她乃是一團鬼火修煉有成,化形成的鬼仙,我們都稱她為鬼火婆婆。我們狐仙也都很敬重她,她說相公日後能富貴,肯定沒有錯的,今後相公便好好讀書,以求早日取得功名,咱們再去墳地拜謝就好了!」
聽秋紅說了這些隱秘事,陳建之才恍然大悟。他也不怕秋紅是狐,能娶到這樣的美貌嬌妻,也是前世修來的福氣了。
果然,一年後陳建之就進縣學成了秀才,次年鄉試高中第二名,第三年翻春後赴京會試,竟然中了進士,留在京中戶部做官。
後來陳建之常帶著夫人回鄉,每次都給鄉鄰們分發財物,顯得榮耀無比。那些以前笑話他的人,都慚愧地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