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唇亡齒寒,司馬昭滅蜀的時候,東吳在幹什麼?為何不發兵援救?

諸葛村夫 2021/05/18 檢舉 我要評論

東漢末年,經過個諸侯之間的爭霸,最終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而在天下三分的過程中,曹操建立的曹魏無疑是最強大的,蜀漢和東吳為了在曹魏強大的威懾下生存下來,所以結為了同盟。

西元263年,司馬昭下令伐蜀,決心一舉剷除蜀漢這個禍患,要知道東吳和蜀漢互為犄角,而且他們之間還是聯盟關係,唇亡齒寒的道理東吳不可能不懂,那麼此處就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司馬昭滅蜀的時候,東吳在幹什麼呢?為何沒有出兵相救呢?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明白一個問題,就是東吳到底有沒有去救蜀漢?其實當時的東吳是有去救的,根據三國志記載,司馬昭在出兵滅蜀的時候,蜀漢的確是派出了使者前去東吳求援。

而東吳在得知蜀漢危急的消息之後,也做出了如下幾個軍.事部署,先是讓丁奉攻.打曹魏的壽春,留平則帶著施績從南郡出兵,目的是幹什麼呢?其實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圍魏救趙」。

但此處又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東吳距離戰.場比較遠,不可能在第一時間抵達戰.場給予蜀漢援助,而當東吳還在行.軍的時候,剛走半道上就得知了劉禪投降的消息,所以東吳只能撤回。

所以綜合上述,東吳和蜀漢的盟友關係雖然很脆弱,但他們非常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在蜀漢危難之際,也出兵相救了的,只可惜劉禪投降太快,東吳都沒抵達戰.場,蜀漢就被滅了。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