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是蔣琬:
蔣琬先被任命為尚書令,不久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諸葛亮走後蜀漢再無丞相,蔣琬雖然權柄不小,但一直在238年之後才有開府之權,而且爵位也才是亭侯而已,聲望也遠不如諸葛亮,可以說諸葛亮走後蜀漢再無獨攬大權之人。
第二個是費禕:
243年費禕出任大將軍,244年蔣琬讓出益州刺史,很顯然蔣琬已經在安排費禕接班,實際上他們兩人也是諸葛亮臨終之前舉薦的人選。
第三個是董允:
董允在244年以侍中的身份兼尚書令一職,相當于是費禕的副手,不出意外的話董允肯定是費禕之後的接班人,可惜的是董允倒在了費禕之前(董允走于246年,費禕走于253年)。
諸葛亮、蔣琬、費禕和董允四人並稱為蜀漢四相。
費禕和董允之後,劉禪逐漸掌握了大權,權力不再集中于一人之身,權力分散又相互制衡,劉禪可謂是深諳其道。
第四個是陳祗:
董允走後出任侍中的是陳祗,251年尚書令呂乂離去後,陳祗兼任尚書令,劉禪對陳祗極為信任,陳祗和黃皓的關係又很好,連大將軍姜維都奈何不了他。
第五個是姜維:
256年姜維由衛將軍升為大將軍,但是權柄卻不能和蔣琬、費禕出任大將軍時相比,他的權力要受到陳祗和黃皓的制衡。
第六個是董厥:
尚書令陳祗離去後,接任尚書令的是董厥。
第七個是樊建:
樊建是侍中。
第八個是諸葛瞻:
261年諸葛瞻出任衛將軍,和董厥共同執掌尚書台政務,加上侍中樊建,三人一同統領國事。
可見陳祗走後,蜀漢權力更為分散,董厥的尚書令也不再兼任侍中,姜維雖然是大將軍但受到很多掣肘,262年諸葛瞻和董厥甚至上表劉禪要剝奪姜維軍權,只讓他出任益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