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豈肯顛倒,強人所難。」
這裡所說的「強人所難」,就指的是不要讓人做人家不願意做的事,今天書生要講的這件事就和強人所難有關。
話說在北宋年間,浙江有個叫吳明成的書生,因為父親是個生意人,家境頗豐,所以他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樣為了生計奔波,二十餘年從來都是好吃好喝,整日與書為伴,旨在考取功名。
吳明成一道讀書的還有兩個好友,一個名喚朱非從,一個名喚何天順。
朱非從家裡以打鐵為生,其父也算經營有方,把一個鐵鋪經營的很大,家裡竟也富裕了。
吳明成三人中,家境最為不好的,要數何天順了,家裡靠著父親打漁為生,他從小就過著飽一頓餓一頓的日子,因此,何天順從小就立志要考中。
三人雖為好友,但喜好各自不同,吳明成好飲酒,幾乎逢酒必醉;朱非從雖不能說好飲酒,但他好吃,見到美食走不動道兒;唯獨要說的就是何天順,沒甚麼喜好,成天跟著兩人轉,每次出去吃喝,幾乎都是吳明成和朱非從掏錢。
這天,何天順和父親下河捕魚,收穫頗豐,何天順的大喜,便拎了兩條魚出來,要請吳明成和朱非從吃魚,說來,這麼多年他也是第一次請二人。
誰知,吳明成和朱非從二人來了之後,看著那鍋裡的魚,吳明成暗暗歎一句:多謝何兄美意,只是拙弟我從小便不吃魚。
這事整的!
何天順原本一番好意,自己家最值錢的、能拿出手的也就這魚了,可自己認真準備的,誰知吳明成居然不吃!
好在還有朱非從從中周旋,一邊勸酒,一邊吃了點別的下酒菜,場面總算沒太冷。
前文說了,吳明成好酒,多貪了幾杯之後,不免有些喝多了,便趴在桌上睡著了。
吳明成睡著了,朱非從和何天順喝了兩杯,話題就聊到了吳明成不吃魚這件事上,二人都覺得奇怪,好友這麼多年,從來還不知吳明成有不吃魚的禁忌。
何天順雖嘴上不說,但心裡多少有些不痛快,加上喝了幾杯酒,便說道:魚乃天下第一美味,愚兄實在不知吳賢弟為何不吃魚。
朱非從也喝多了,胡亂說道:就是,瞎講究,要我說,喂給他吃,看看能如何!
因為喝了酒,二人說幹就幹,一個抱著吳明成,一個夾了一塊魚,胡亂塞進了他嘴裡。
誰知吳明成原本酒醉,才吃了一口魚肉之後,「嗷」一聲從椅子上跳起,隨後雙手掐著自己的脖子,臉漲的通紅,哽咽到不能說話!
這一舉動讓朱非從和何天順二人都大吃一驚,當時不知道怎麼辦!
再說吳明成躺在地上,良久才緩過勁來,徐徐說了他為何不能吃魚的故事。
那是吳明成三歲時,第一次喝魚湯,才喝了一口就自己掐住自己脖子,和今日景象一模一樣,父母大驚,當即四下詢問。
好在後來南山寺裡的方丈對其父母講道,吳明成前世乃一介漁夫,因為他捕了聖河裡的龍子,由此得罪了河神,河神降罪,他從此以後不能再吃魚,每次吃魚便會掐脖子,呼吸不暢,時間久了還會折壽。
講到這裡,朱非從和何天順這才感歎,世間人都有自己的因果來歷,還是多行善事為好。
何天順拱手說道:愚兄強人所難,實在是罪過,還望賢弟見諒。
書生說:轉世輪回乃一面之說,但強人所難卻是有些不妥,生活中不勸酒、不勸食乃基本修養,尊重他人由此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