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關羽敗走麥城,是千萬蜀粉心中的一大遺憾,自此以後,關羽跌落凡塵,劉備集團也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希望。于是不少人便好奇了,敗走麥城的時候,若是當時的關羽正處于武力巔峰時期,他能夠順利逃回益州呢?
敗走麥城
自從諸葛亮把張飛趙雲等人帶走以後,整個荊州,就只剩下了關羽,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羽也逐漸變老了,再也沒有巔峰時期那麼強悍了!巔峰時期的關羽,能夠斬顏良誅文醜,輕輕鬆松秒掉頂級猛將,然而老了的關羽,卻拿不下龐德,最終還被龐德用詐敗計擊敗,發展到後面,關羽甚至都打不過曾經的小弟徐晃了,足見關羽的武力下降得有多麼厲害!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關羽武功下降得厲害,且赤兔馬也已經年老了,失去了速度優勢,所以在麥城突圍時,關羽才顯得那麼狼狽,無論如何衝突,都突破不了吳軍的包圍圈,最終被吳軍拿下。
原文:正走之間,一聲喊起,兩下伏兵盡出,長鉤套索,一齊並舉,先把關公坐下馬絆倒。關公翻身落馬,被潘璋部將馬忠所獲。
看看關羽被俘虜的場景,赤兔馬在其中的表現一言難盡!在此之前,赤兔馬歷經各種復雜的戰事,何曾見他被絆倒過?而此時的赤兔馬,卻被吳軍輕鬆絆倒,再也沒有往日的榮光了,這其實也側面烘托了關羽的英雄遲暮,畢竟這麼多年過去了,關羽和赤兔馬都老了!那麼問題來了,若是關羽正處于巔峰期,他還會被俘虜嗎?他能夠逃回益州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本文看來,即便當時的關羽正處于巔峰時期,他也沒辦法逃回益州,原因有三!
一、關羽主觀上並不願意撤退
從樊城戰場撤退下來後,關羽一開始並沒有打算撤回益州,他還想著打回荊州,重新奪回荊州,結果走到半路,糜芳、傅士仁投降、江陵城被攻破的消息傳來,關羽才停住了打回荊州的步伐。此時的關羽,仍然不想往荊州撤,他想的是與東吳議和,通過和平的方式拿回荊州,就像湘水之盟一樣。但是關羽派出去的使者給關羽帶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吳軍在善待荊州軍的家人。
這一下,荊州兵投鼠忌器,都不敢再跟著關羽,和吳軍對抗了,于是關羽的手下出現了大量的逃亡,最終只剩下了幾百人。手下都沒了,關羽只能向益州方向撤退,然而當關羽走到麥城時,他又不願意再走了,因為他想以麥城為依託,擋住吳軍,然後向上庸的劉封和孟達求援,之後等劉備帶著大軍前來,大家再一起重新奪回荊州。正是在這一錯誤的思想指導下,關羽停止撤退,留守在了麥城,給了吳軍合圍的機會。
事實上,在吳軍還沒有完全形成包圍圈時,關羽曾派廖化突圍出去報信,而廖化也確實成功做到了,可見當時吳軍的包圍圈並不牢固,若是關羽突圍 ,照樣可以跑出去,回到益州。但是關羽沒有這麼幹,他一直堅守在麥城,等到吳軍大部隊形成了合圍,關羽已經不可能再跑出去了!
二、關羽本身武功有缺陷
巔峰時期的關羽,武功非常厲害,有斬顏良誅文醜之能,此等功夫,東吳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擋得住!但關羽處于吳軍的合圍之中,吳軍完全可以用弓箭對付關羽,偏偏關羽還是三國出名的中箭王!過五關斬六將時,洛陽太守韓福,一個文官,竟然也能用弓箭射傷關羽,重點是當時的關羽正處于武力巔峰時期,可見關羽的防箭能力是多麼差,若是在麥城突圍時,吳軍用弓箭對付關羽,想必關羽也是擋不住的!
三、關羽太過高傲
關羽從麥城突圍時,王甫曾建議他不要走小路,而是應該走大路突圍,因為呂蒙必定會在小路埋伏,但是關羽不聽,結果果然中了呂蒙的計謀,陷入吳軍的重重圍困。若是此時的關羽正處于武力巔峰時期,他照樣會非常高傲,不會聽從王甫的正確建議,仍會落入呂蒙的圈套,最終遭到俘虜!
結語
總的說來,雖然關羽被俘之事令眾人感到非常遺憾,但這也是上天註定了的,若是換成巔峰時期的關羽,也難逃被捉的命運,原因有三!一、關羽不願意撤退,錯失了突圍的最佳機會;二、關羽本身武功有重大缺陷,防箭能力差;三、關羽太過高傲,不聽手下的建議!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