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為什麼東吳沒有五虎大將?

諸葛村夫 2021/10/16 檢舉 我要評論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一部《三國演義》讓我們對三國這段歷史,格外的關注,以及讓這個時候的武將都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比如那些家喻戶曉的蜀漢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曹魏的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等,個個都是名垂千古的存在。然而,很奇怪,明明是三國爭雄,為什麼東吳就沒有媲美魏蜀的五虎上將?

赤壁之戰,是孫劉兩家你套我我套你的合作;關羽走麥城,是曹孫兩家狼狽為奸;夷陵之戰,孫權家又被曹家給利用了一回,坑了劉備;後來諸葛亮多次出祁山,利用孫權在南線攻擊合肥,讓曹魏陷入兩面作戰的境地。

但配角很重要,沒有配角陪襯,主角再風光,這三國的大戲也沒法唱。兩個主角—曹劉之間打得你死我活,到後來讓司馬氏撿了個大便宜,大東吳什麼好處也沒得到,東吳卻能堅持到最後,是三國裡最後一個被司馬氏統一的,也算是當配角的好處了。你東吳既然是個跑龍套的,還要五虎將幹嗎?

不說大的國家戰略層面,具體到軍事細節上,東吳的軍隊構成也與五虎將的定義不合。

歷史上的五虎將始自曹魏的「五子良將」,而歷朝歷代出現的所謂五虎將,清一色都是在陸戰中形成的,水戰幾無成例。但東吳軍隊的建軍思想恰恰側重于水面作戰與防禦,其水軍為三國之最。這恐怕就是陳壽與羅貫中不給東吳五虎將的重要原因。

東吳的水軍上了岸,單個兵將的實力就大打折扣了。事實也是如此,他們在陸戰中極少有驕人戰績:打荊州靠的是偷襲,夷陵之戰靠的是縱火,攻擊合肥十多年而無戰果等。現代的海軍陸戰隊戰績驕人,但他們屬于特種部隊,是當年的東吳水軍無法比擬的。也難怪孫權一般不愛多折騰,實在是沒本錢啊——長江是東吳防禦的天險,也是東吳向北發展的掣肘,制約了東吳的陸軍發展。

而且,同一時期的東吳確實沒有出類拔萃的多位虎將。東吳初期的猛將雖然不少,比如孫策號稱小霸王,可惜死得早;太史慈、甘寧等人也都很能打,但是若跟關羽、張飛等「萬人敵」比較,那根本沒法比,就連趙雲在江東也能如入無人之境。

東吳最佩服的名將莫屬于周公瑾了,只可惜度量太小了,心胸放大點東吳的局面應該會好一點。其次是呂蒙,陸遜都是名將中的名將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