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不讓魏延走子午穀?司馬懿說:換做是我,早拿下長安了

諸葛村夫 2021/05/19 檢舉 我要評論

魏延的軍.事水準,是得到劉備認可的,在劉備眼裡,魏延獨當一面的能力,至少不在張飛之下,即使無法跟關羽相提並論,超過趙雲那是毋庸置疑的。

魏延和馬謖的軍事水準誰高誰低,那是不言而喻的,咱們要聊的,是從子午穀奇謀看司馬懿、諸葛亮軍.事水準:誰指揮魏延,能攻.取長安?

諸葛亮為什麼不讓魏延走子午穀,咱們沒有生活在後漢三國亂世,沒有多大發言權,但是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說話應該比較有分量,按照司馬懿的說法,那就是「換做是我,早拿下長安了!」

如果司馬懿跟諸葛亮互換角色,能夠採納魏延的子午穀奇謀取勝嗎?咱們還是來看看演義第九十五回中的描述。

話說那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伐.魏的時候,魏明帝曹叡派遣司馬懿和曹真兵分兩路分進合擊,準備一舉擒獲諸葛亮。

司馬懿以張郃為先鋒,親率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從長安出發。在戰.前軍.情通報會上,司馬懿對諸葛亮有一番評價,雖然不知道魏延曾經向諸葛亮獻上子午穀奇謀,但是司馬懿還是想到了子午谷這條戰.略要道,所以他對張郃說: 「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徑取長安,早得多時矣。」

司馬懿不愧為諸葛亮的畢生之敵,他簡直可以算是諸葛亮的知音,他不但算計到了諸葛亮必然不肯走子午穀,而且把諸葛亮的進.軍路線算得絲毫不差,並且想出了應對之策: 「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今必出.軍斜穀,來取郿城。若取郿城,必分.兵兩路,一軍取箕穀矣。吾已發檄文,令子丹拒守郿城,若兵來不可出.戰;令孫禮、辛毗截住箕穀道口,若兵來則出奇兵擊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司馬懿把諸葛亮看得如此透徹,即使沒有馬謖自作主張上山紮營,這次戰.役的勝負也沒有懸念,戰.場形勢單向透明的司馬懿甚至已經做好了生擒諸葛亮的準備。

司馬懿已經看出秦嶺之西的街亭以及旁邊的列柳城都是漢中咽喉,諸葛亮想欺負曹真曹子丹沒有準備,一定會攻.取街亭。

與諸葛亮派「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馬謖鎮守街亭不同,司馬懿對戰.略要地街亭給予了絕對的重視,他決定跟張郃一起攻.取街亭,並且準備伏擊失街亭之後潰退的諸葛亮: 「彼若回動,吾提兵於小路擊之,可得全勝;若不歸時,吾卻將諸處小路,盡皆壘斷,俱以兵守之。一月無糧,蜀兵皆餓厶,亮必被吾擒矣。」

即使身經百戰經驗豐富如張郃,聽了司馬懿的分析和周密部署,也心服口服地拜倒於地: 「都督神算也!」

很多人只看了司馬懿說話的前半截,卻有意忽略了下半截。按照司馬懿前半截話的意思,他確實說過,如果蜀漢丞相換做是他,早就拿下長安城了。

但是我們要注意到司馬懿說這番話的語境——他是為了反擊「諸葛亮不可戰勝論」,也是在給屬下打氣,所以他才刻意貶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緊接著司馬懿對諸葛亮的進.軍路線進行了一番分析推測,而且事實證明,這些分析推測百分之百的準確,這說明了什麼?說明諸葛亮不管是派魏延奇兵偷襲,還是親率主力出擊,在子午谷都會受到司馬懿遊騎的襲擾,當他們疲憊不堪地走出子午穀,就會看見司馬懿大軍陣容嚴整地都守候在那裡,準備發出致命的一擊。

這時候我們就發現了子午穀奇謀的致命弱點:魏延的一切戰.略構想,都是建立在曹魏毫不知情的基礎之上的,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無論謀士武將的數量和質量,都遠勝蜀漢,蜀漢有一個魏延能想到子午谷,而曹魏可能有十個人都想到了,這就是說,魏延的瞞天過海之計,連一點成功的希望都沒有。

子午穀奇謀有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敵方君昏臣庸,而魏延活著的時候,或者說直到蜀漢滅亡,曹魏乃至司馬家族一直是人才濟濟,在人力物力智力三方面都佔有絕對優勢,魏延想耍小聰明投機取巧,豈不是自取滅亡?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