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司馬懿可以說是諸葛亮的最大對手,二人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那麼在演義當中當諸葛亮看將厶的司馬懿被大雨救了,為什麼不命令將士追捕司馬懿,而是在喊,天不助我,助曹呢?接下來就以演義原文為范本,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問題。
當時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道征|討曹魏。當時曹魏的司馬懿深深知道諸葛亮的厲害,而且與此同時東吳軍|隊也在進|攻曹魏的合肥一帶。
可以說當時的曹魏可以說是腹背受敵,而當時的司馬懿對於諸葛亮可以說也是頗為忌憚,於是曹魏與蜀漢就在渭南一帶對峙起來,司馬懿希望以此等到蜀軍糧草耗盡,從而逼迫蜀漢退|軍,以此來達到他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但是諸葛亮顯然對於此事並不甘心,而此時諸葛亮發現上方谷地區穀口狹窄,適合埋伏曹魏軍|隊。於是大喜過望,就命令士兵貯備好茅草,硫磺等易燃物品,並且埋好了火|藥。諸葛亮命令魏延率領五百兵|馬去攻|擊曹軍的營地,只許敗不許勝。於是魏延帶領蜀軍假裝敗|退,司馬懿果然中計,率領部|隊貪功冒進,一路追|擊到上方穀內。
就當魏延按照計策,一步步把司馬懿引入到上方穀內的時候。早就在山上埋伏好的數千蜀軍,立刻投下石頭木塊等物品,並且以此封住了司馬懿的退路。同時丟下火把引燃了山谷內的物品,司馬懿大驚失色。急忙想要帶領軍|隊後撤,卻發現穀口已經被封住。而就在此時,天降大雨澆滅了穀內的火焰,最後使得司馬懿逃出生天。諸葛亮對此徒呼奈何。
其次再來說一說諸葛亮為什麼當時不率領軍|隊趁機幹掉司馬懿呢
其實無論是演義當中,還是正史當中,蜀漢的國力都要遠遠低於曹魏。而在軍|事力量對比方面,曹魏的兵|力可以說是強出來了不止一節。而當時在演義當中渭南一帶對峙的曹魏軍|隊是四十萬人,蜀漢軍|隊三十五萬人,雙方實力差距並不算很大。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諸葛亮有著足夠的兵|馬去上方穀埋伏,這一點主要是由於地形因素所導致的。當時諸葛亮選擇上方穀就意味著其四周地勢險要,曹魏軍|隊不利於往上沖。或者說乾脆就是因為谷底與穀頂之間存在明顯的垂直山體,可以以此阻擋被困住的曹魏軍|隊。但是與此同時,如果計策有所變化蜀漢軍|隊也沒法沖到山谷裡截略曹軍。
而除此之外,當時曹魏的追擊部|隊人數較多,諸葛亮當時封住穀口僅僅是相當於將司馬懿的前|軍以及司馬懿本人困在了上方穀當中,而其後續的軍|隊並沒有被消滅。當上方穀當中的火熄滅之後,僅僅依靠蜀漢在穀頂的幾千人,顯然無法對曹魏大軍造成威脅。
而這一點是由演義當中對上方穀僅僅能夠容納千餘人而推測出來的,可以說這場大雨直接破壞了諸葛亮的計畫。也就難怪諸葛亮喊出「天不助我,助曹」的話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