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亂世」是百姓們的人間地獄,但卻是這些英雄豪傑展示的「舞臺」。漢朝末年,群雄並起,天下紛爭,為了爭奪土地,各諸侯紛紛招攬人才。
從人才方面來看,三國絕對稱得上是整個封建歷史上最璀璨的一個朝代,在三國時期,無數的猛將謀士聲名鵲起,他們或者用智謀或者用武術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姓名。但是有些猛將謀士他們雖然有著出世之才,但是因為主公能力有限並不被人熟知,若是他們能夠遇到能主,必成大器。
陳宮
陳宮是呂布賬下的首席謀士,在投靠呂布之前,他曾在曹操賬下,被曹操視為心腹重臣。他曾通過外交手段為曹操收復了袞州,還替曹操爭取到了冀北相鮑信的支持。
西元196年,曹操帶領大軍征討陶謙,陳宮等人留守在東郡守備,在曹操走後,他夥同陳留太守,引領呂布大軍進入袞州。很多人對于他的叛變不理解,在大家看來,他得到了曹操的重用,不應該隨意背叛曹操。據史學家考證,曹操收取袞州之後,曾下令處死過多位袞州名士,這些名士大多是之前陳宮的至交好友,因為這一原因,陳宮記恨上了曹操。
陳宮是個謀略出眾的名士,但可惜呂布並非明主,建安三年,曹魏大軍圍攻下邳,面對曹魏大軍,呂布準備投降。陳宮認為曹操經過了長時間的跋涉,兵力必定不強,于是便建議呂布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以此來損耗曹軍戰鬥力。呂布覺得他說得十分有道理,于是便打算將他與高順留在城中自己帶領士兵去截斷魏軍的糧道。
呂布的妻子認為呂布與高順不和,覺得他們二人必定不會同心協力的守城,更何況陳宮乃是叛軍,他能夠背叛曹魏,那麼也能夠背叛呂布,于是便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呂布,呂布覺得十分有道理,便打消了之前的計畫,自此開始對陳宮產生了疑心。
陳宮至此不得重用,在呂布敗北之後,曹操希望陳宮能夠再次回歸自己的大營,但是被拒絕了,曹操多番勸阻陳宮都不為所動。在陳宮走後,他的家族也一直由曹魏皇室出資供養,若是他能一直跟隨曹操,或許也能成就一番大業。
李儒
李儒是董卓手下的謀士,他以用計狠毒而著名,他本是劉辯的郎中令,董卓專/政後投入董卓的大營,還迎娶了董卓的女兒,他進入董卓集團之後,儼然成為了這個集團的第一謀臣。董卓之所以能夠在三國前期一路橫行,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他的謀劃。
在漢朝末年,大將軍何進正在清理宦官集團,他下令各地官員進京除掉宦官,當時的董卓早就想自立為王,也想進軍京師,但一直苦于沒有機會,這一命令下發之後,他準備立即進京,此時李儒提出這時帶兵入京的話,會有不臣的嫌疑,董卓聽取了他的建議,這個做法打開了董卓奪/權的第一步。之後的除掉少帝也是李儒的建議,這一做法奠定了董卓在整個朝廷中的威信。
不得不說,李儒的確是一個政/壇高手,可惜董卓並非雄主,若是他能投身明主,必定在那個時代中大放異彩。董卓被呂布除掉之後,李儒嚇得只能在家中臥病不起,後來被家中的奴僕綁到了王允面前,最終被除。
閻象
閻像是袁術手下的首席謀士,他是一個「被史書掩蓋的英才」。除了《三國志》以外,在其它史書當中幾乎沒有他的身影。
西元197年,袁術稱帝,當時袁術麾下的謀士們紛紛表示贊同,只有閻象極力反對,在他看來,此時稱帝可以說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必將會引發眾多諸侯的針對,但可惜他的建議並沒有被聽取。
在漢朝末年的北方各路諸侯當中,袁術一直屬于實力強勁的一波,但可惜袁術志大才疏,又不聽取他人的建議,他的失敗是早已註定的。在他麾下的謀士也很難有一展宏圖的機會。
蒯越
蒯越是劉表手下的謀士,他曾經在何進旗下,當時何進擔任東曹,他勸何進除掉宦官,可惜何進猶豫不決。因為這件事他覺得何進並明主,必將戰敗,于是便請求何進派他前去汝陽擔任縣令,正如他之前所想的那樣,不久何進就被宦官聯合暗算了。
西元190年,劉表擔任荊州刺史,蒯氏兄弟受邀前去襄陽與蔡瑁等人商定安州之策,越主張劉表採取仁義之道,以此來收復民心。劉表之所以能夠「匹馬定荊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拉攏了大族。
官渡之戰中,他主張曹操進攻袁紹,建安13年,曹操攻佔襄陽後,他歸附于曹操,被封為侯。
閻圃
閻圃是張魯手下的謀臣,張魯手下的謀臣猛將寥寥無幾,但是閻圃以一己之力延長了張魯勢力存在的時間,當時張魯的手下在地裡挖出了一枚玉印打算稱王,閻圃以為此時並非稱王的絕佳時期,除此以外,他還認為漢中雖然地勢險要,但是此時稱王的話,必將會遭人嫉妒,引來禍患于是便勸張魯打消了這個念頭。
西元215年,平陽關失陷,張儒準備投降,但是閻圃提出此時恢復的話,並不會有多大的功勞,不如去依附朴胡等人,這樣力量壯大後抵抗一段時間再投降,張魯聽取了他的建議,曹操平定漢中之後,先是封張魯為閬中侯,之後又封閻圃為平樂,這一封賞在當時前所未有。
要知道,曹操麾下的將士也只有亭候的位分而已。魏文帝曹丕初年,閻圃又被增加了封邑,此時的閻圃年事已高了,但他依然享有參加朝會的資格。
這些英雄人物在當時的名聲雖然不高,也很少有人知道他們,但他們都的確在那個亂世中閃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