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最高職務,放現在是什麼官職?魏國的攝政王?沒這麼簡單

天空之城 2021/12/26 檢舉 我要評論

在曹操眼中,司馬懿是「鷹視狼顧」之徒,「非人臣也」,早晚遺害曹氏一族;而諸葛亮對司馬懿只有無奈,「六十老翁,何煩詭誑如此」;孫權則稱讚司馬懿「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在整個三國,甚至整個中國歷史中,能夠集齊各類褒貶評價于一身的,唯有司馬懿一人。

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司馬懿「匡輔魏室,曆事忠貞,心勤盡忠以輔上,天下賴之。」在魏書中稱呼其為「司馬宣王」都其實過于諷刺。後趙的石勒就曾說司馬懿「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那麼,這個在亂世中翻雲覆雨的大人物,究竟官至何位?又相當于現代的什麼官職呢?能讓司馬懿從魏室之臣,到晉朝的「宣皇帝」,在三國權力的修羅場裡成為最後的贏家。

曹操時期的司馬懿

司馬氏是河內大族,司馬懿祖上三代都是出仕漢朝,屬于官宦世家。而擁有這樣的家世背景,最大的好處就是只要有才華,就一定不會被埋沒。當時的名士崔琰、楊俊就是在拜訪司馬家時遇到了少年時期的司馬懿,幾番交談大為驚異,稱其「絕非尋常之子」。家族背景,名士之言,讓司馬懿幾乎門都沒出,就名動一方。

建安六年,河內郡推薦司馬懿擔任東漢「上計掾」一職,主要負責將本郡的民生產出等統計資料呈交朝廷,相當于現在市里的文職秘書。

當時「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想徵召司馬懿進入自己的司空府任職,但司馬懿認為曹操是權臣,又為宦官之後,不想屈節以仕,便裝病不出。曹操也不糊塗,讓使者傳話:要麼出仕,要麼坐牢。司馬懿無奈之下,只能就職,在司空府擔任「文學掾」,之後升任「丞相主簿」,類似曹操的專屬秘書,掌管文書。而此時曹操交給司馬懿的任務其實只有兩個,一個是跟隨自己南征北戰,出謀劃策,另一個是輔佐世子曹丕。

建安二十四年,此時已是魏王身份的曹操升任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將他徹底交給了曹丕。曹操很明白,司馬懿有濟世之才,這是他為曹家第二代安排下最重要的一顆棋子。但曹操也看出了司馬懿的野心,在去世前,他告誡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曹丕時期的司馬懿

很明顯,曹丕把曹操的話聽進去了,在他繼魏王位後,對于司馬懿的任用秉承8字方針「蕭何之用,不賦兵權」。 延康元年,司馬懿任「丞相長史」,封河津亭侯。直到此時,司馬懿的仕途還未撥雲見日,從秘書到丞相府秘書長,本職工作都離不開「掌管文書」四個字,沒有太大用武之地。

黃初元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這一年曹丕篡漢,繼皇帝位,司馬懿也成功從一個「家臣」轉變為「朝臣」。一年之內司馬懿連跳數級,升任「尚書右僕射」,成為尚書省主官之一。

黃初五年之後,曹丕兩次率軍伐吳,令司馬懿留守許昌,改封其「撫軍將軍」、「假節」。這是司馬懿真正意義上第一次擔任武官,撫軍將軍為二品銜,假節則相當于臨時的尚方寶劍,可以節制中級以下官員。但曹丕這次的任命其實還是武官文用,司馬懿這個大將軍只是負責一些後勤工作。並且曹丕還常常寫信給他,稱讚他是自己的蕭何,讓其好好工作,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

曹叡時期的司馬懿

在曹叡繼位後,曹家對司馬懿的限制進一步鬆懈。黃初七年,第一次領兵上陣司馬懿擊退北犯的孫權,被加封「驃騎將軍」。漢朝的驃騎將軍是與大將軍同等的最高武職,位同三公。太和元年,司馬懿被調往宛城,都督荊、豫二州諸軍事,相當于現在的軍區司令。

太和四年,曹叡令司馬懿與大司馬曹真率軍伐蜀,加封司馬懿「大都督」、「假黃鉞」。大都督是當時魏國最高的軍事統帥官職,但因為司馬懿之上還有大司馬曹真的制約,所以司馬懿相當于魏軍的副總司令,自領一路兵馬。而假黃鉞則是象徵地位最高的大臣出征的榮譽象徵。而在之後司馬懿在關隴抗蜀和平定遼東功勳卓著,其實在軍中的威望和勢力已經反超了曹氏親貴,成為實際上的軍中第一人。

曹芳時期的司馬懿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同為輔政大臣,又同時掌軍,其實相當于當時的魏國有兩位總司令和總理,只是曹爽占了曹姓的優勢,壓了司馬懿一頭。而曹爽也在暗中削弱司馬懿的勢力,讓其擔任沒有實權的「太傅」一職。司馬懿也秉承韜光養晦之法,開始退居幕後,不與曹爽爭權,最後乾脆稱病不朝。

正始八年,隱忍多時的司馬懿趁曹氏親貴祭拜高平陵之際,突然出手,將曹爽一門清除得乾乾淨淨。司馬懿在這次大爆發之後也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全軍總司令和總理,這也是司馬懿為官的巔峰時期。雖然司馬懿還對曹芳恪守人臣之禮,但其對內大肆扶持司馬一族,對外清除王陵、曹彪等忠于魏室之臣,實際上已經架空了曹芳,成為有實無名的「攝政王」。而司馬懿對曹芳的各種加封和任命也是一概不受,很簡單,沒必要。

雖然直到司馬懿去世,他也沒有讓曹魏改朝換代,但不能說他沒有篡位之心,有些大事業,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在生命最後幾年的司馬懿,地位其實早已超越了攝政王,司馬一門權傾朝野,曹芳半點話語權都沒有,只是傀儡。借用陳壽在《三國志》中對司馬懿的稱呼,「司馬宣王」再合適不過。魏國只有一個王,一實一虛罷了。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