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麋芳,大家一定會覺得很陌生,但劉備的發家史中,他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麋芳是個大商人,用現在的話來說,他的家中有礦,在東漢末年的眾多潛力股中,他在跟隨陶謙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投|資劉備。
當時的劉備要啥沒啥,只有個漢室後裔的名頭,但他偏偏認為劉備能成事,給錢給糧。可以說,劉備最開始的那些兵|馬,都是靠著麋芳養活的。曹操為了拉攏他,甚至給他「彭城相」的官職。
劉備也非常感激他,在老大不小的年紀,娶了他妹妹。並且在關羽坐鎮荊州的時候,讓他負責物資供給,也就是荊州實際上的二把手。名頭上算個國舅,實際上也有權力,可為何從微末起跟隨劉備24年,偏偏在蜀漢勢力如日中天,劉備最風光的時候,選擇背|叛蜀漢投|降東吳,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荊州的守|兵不多。在呂蒙偷|襲前,陸遜的信讓關羽本就孤傲的性格更為大意,將本就不算多的兵|力全部集中在與曹魏交|戰的正面戰|場,背面與東吳相交之地,兵|力空虛。
在東吳撕破臉後,大意的關羽才反應過來,緊急收|兵,集中兵|力,但傅士仁已經開城投|降,對於關羽軍|隊的軍|心造成非常大的干擾。並非無能之輩的麋芳在看到遲遲沒有援|軍到來,心裡知道大勢已去。
第二個原因則跟關羽有關。在《三國志》中,關羽的性格被形容為「親士卒而驕于士大夫」,因為他是平民出身,劉備為此還講過他多次,但他不聽。麋芳雖說不是士大夫家族出身,但他家中巨富,關羽自然是看不慣的,在劉備的調和下,兩人的矛盾尚且可以控制。
但襄樊之戰,關羽只一門心思想著攻|下樊城,完全無視後勤物資壓力,雙方的矛盾更大了。尤其麋夫人已去世,麋芳失職,導致軍|器|庫被燒,他害怕被清算,又有孫權的利誘在,於是做起了雙面人。在這之後,麋芳的失誤越來越多,關羽已經有所察覺。
尤其是在他上戰|場的時候,軍|需供給居然跟不上,於是關羽非常生氣地跟他說:「還當治之」。關羽這話的意思就是秋後算帳,麋芳害怕自己通吳的事情暴露出來,乾脆就直接和東吳來了個裡應外合,讓關羽沒法回|援。
麋芳自己出現失誤,這是需要被懲罰的,但如果不是關羽那傲慢的脾氣,恐怕他也不會得罪東吳的同時又得罪自己的手下。所以說,性格決定命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