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的歲月長河中,有無數的愛情傳說感染著我們,白娘子和許仙是人與蛇妖的愛情故事,董永和七仙女是人與神仙的愛情故事,無論他們是什麼樣的身份角色,他們對愛情執著追求的精神,深深地打動著我們。今天我給大家講的這個故事也是一個愛情故事,講述一對青年男女從相知到相愛,直到最後生死與共的故事。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最後結局圓滿,讓人拍手稱快,他們兩人具體經歷了什麼,且聽我娓娓道來。
【1】才子佳人偶遇一見鍾情,互相傾慕相約次年重逢
話說唐朝貞觀年間,劍州有一個秀才名叫潘少卿。潘少卿不但腹有詩書,而且長得相貌堂堂,是劍州出了名的青年才俊。到了這年春天,潘少卿雇舟去到省城參加鄉試,當時正值清明,天上下起了大雨,當潘少卿的船隻行到江心時,江面上突然起了風浪。眼看潘少卿的船隻即將傾覆,也是潘少卿命不該絕,正在這時,一艘大船靠了過來。
潘少卿這才看清,大船原來是一艘官船,大船桅杆的旌旗上寫著一個「崔」字。等兩隻船靠近之後,船夫用船槳將船隻固定好,潘少卿心中十分感激,遞上帖子表示感謝。原來,那官船中人名叫崔炎昌,原是在菁江縣做給事郎,因他政績有功,朝廷加封他為光逯大夫。此次行舟便是崔炎昌到長安走馬上任,家眷也皆在船上。
崔炎昌最是愛才,聽聞潘少卿是個秀才,正覺途中無趣,當即將他請到舟中,兩人把酒言歡,吟詩作對。崔炎昌有個女兒名叫崔瑾芸,年方十七歲,不但聰明伶俐,而且人也長得極其漂亮,自誓要嫁個如意郎君。當潘少卿和崔炎昌在船艙對詩時,崔瑾芸從簾後偷眼觀瞧,見潘少卿氣宇軒昂,才華出眾,心中暗想倘若嫁給這樣的公子,也不枉此生。
恰在這時,潘少卿亦是瞥見了崔瑾芸,潘少卿從未見過如此漂亮的女子,一時魂不守舍,崔炎昌請他對詩他都沒反應過來。崔瑾芸見潘少卿發現了自己,羞紅了臉躲到後艙去了,潘少卿這才回過神來。潘少卿怕自己醉後失禮,辭謝了崔炎昌回到自己船上。潘少卿準備秉燭夜讀,滿腦子都是崔瑾芸的樣子。
潘少卿打開窗戶想透透氣,竟發現自己的窗戶和崔瑾芸的窗子相對。恰在這時,崔瑾芸也正好開著窗戶沉思。兩人四目相對,不敢說出一句話來。不一會,崔瑾芸扔過來一個手帕來,潘少卿打開一看,只見裡面寫的是一首古詩,用以表達對潘少卿的愛慕。潘少卿十分感動,當即用紙箋回寫了一首情詩。
最後,兩人約定次年清明之日,潘少卿與崔瑾芸在長安相會,到時崔瑾芸再對父親提起兩人婚事。次日,風浪停止,崔炎昌一行朝長安離去,而潘少卿則去省城參加鄉試。
【2】女子清明赴約枯等半夜,秀才飄然而至燈下無影
崔瑾芸隨父親到長安上任,自不必說。潘少卿參加鄉試,考中舉人,衣錦還鄉。唐朝時的舉人雖然不能直接做官,但是有許多特權,例如舉人家的田產可以免除徵稅,許多財主都願意將田地掛在潘少卿的名下,以此免除徵稅,相應的財主們也會給潘少卿些許報酬,因此上潘少卿不再為生計發愁。
當潘少卿返鄉之時,縣令登門致賀,並送上一百兩銀子作為賀禮。在古代,舉子們被稱為舉子老爺,他們雖然沒有官名,但是他們的同窗有可能在中央或者地方做官,所以頗具影響力。倘若舉子能在接下來的會試中考中進士,就能登科及第封官進爵,所以權貴們自然樂得巴結舉子。當地的童生們許多都拜在潘少卿的門下,希望將來潘少卿發達之後能夠提攜自己。
因此,請潘少卿小酌赴宴的人絡繹不絕。不知不覺一年時間眨眼即過,到了次年清明的夜裡,潘少卿見有人在路旁燒紙,這才想起和崔瑾芸的清明之約。話分兩頭,崔瑾芸自從和潘少卿分別之後,常常長籲短歎,崔炎昌見女兒消瘦,請來郎中醫治也查不出所以然來。終於熬到了清明這天,崔瑾芸早早畫好妝容,對守門官說道:「今日倘若有個姓潘的公子登門,速速報我。」
可憐崔瑾芸從早上等到中午,又從中午等到掌燈時分,依然不見潘少卿的蹤影。崔瑾芸心中五味雜陳,不知潘少卿是有了新歡,還是中途遭了其他變故。崔瑾芸一直枯坐到半夜時分,眾丫環已然睡去,正在這時,突然燭火忽地一暗,潘少卿不知何時進得屋來,站在崔瑾芸的面前。崔瑾芸見到潘少卿,泣不成聲說道:「我等潘郎等得好苦,為何潘郎現在才來?」
那潘少卿說道:「承蒙小姐抬愛,當年與小姐私定盟約,只恨小生俗事纏身,竟忘了約期。為了不負當年誓言,潘某自縊而死,如今孤魂千里赴會,小生寸功未立,恐誤了小姐終身,望小姐另擇佳偶,方為不枉此生。潘某唯有一願,但請小姐送潘某最後一程,潘某便含笑九泉死而無憾。」
崔瑾芸再看潘少卿身後果然沒有影子,已知他是鬼無疑,正當崔瑾芸準備用手去拉潘少卿時,潘少卿突然變得透明,消失不見。崔瑾芸哭得泣不成聲,驚動老爺夫人上來查看。
【3】千里奔喪女子撞棺殉情,感天動地二人終成良緣
崔瑾芸不願再隱瞞父母,將自己和潘少卿私定終身的事情講述一番,當崔瑾芸講到方才潘少卿孤魂赴會的事情時,崔炎昌說道:「世上哪裡有鬼神之說?或許是你思念成疾出現了幻覺,那潘少卿是個才子,倘若你們結合,不失為一門好姻緣,到時我托人到劍州打聽一下再做商議。」
崔瑾芸從懷裡抽出手帕說道:「這塊手帕是當年我送與潘少卿的,方才他拿來還我,潘郎為了赴約不惜自縊而亡,女兒自幼學習忠義之道,無論如何也要送他最後一程,倘若父親不允的話,女兒只好一頭撞在柱子上,到地府去尋那潘郎。」崔瑾芸的母親楊氏心疼女兒,於是說道:「不如讓管家崔福同瑾芸到劍州走一趟,倘若潘少卿果真離世,也讓瑾芸斷了念想。倘若潘少卿還活著,不如就此做成親事。」
崔炎昌心疼女兒,只好派崔福同她前去劍州,兩人晝夜兼程趕了十多日才到劍州。到了劍州之後,崔瑾芸按照之前潘少卿給他留的位址,只見潘家挽聯高掛,跟鄰居打聽這才得知潘少卿今日下葬,送葬的隊伍現在應該就在後山。崔瑾芸披麻戴孝跌跌撞撞來到後山,這時一個老婦人遠遠過來攙住崔瑾芸說道:「姑娘,你就是瑾芸吧。」
崔瑾芸問道:「大娘如何知道我名?」那老婦人說道:「我就是潘少卿的娘,數日前的清明夜,潘少卿突然跪倒在我面前,說他忘了和你之約,再行舟趕路已然來不及,想到魂飛千里無拘無束,便回到房中自縊而亡。少卿臨終前囑咐我等你到了,再將他下葬,停屍了十多日不見你來,於是請來鄉鄰幫忙下葬,誰知方才快走到墓坑時,抬棺繩竟然斷開,眾人驚詫不已,我見一個姑娘披麻戴孝前來,想必你就是崔瑾芸無疑。」
崔瑾芸哭著來到潘少卿棺前,哭得泣不成聲,在場之人無不落淚。崔瑾芸轉身對管家崔福說道:「我包袱中有絕命書一封,煩請交給我雙親,告訴他們女兒不孝,養育之恩來世再報,我要與潘郎生死與共,不負當年之約,我死後記得將我和潘郎葬在一處。」說罷,崔瑾芸一頭撞到棺材上,當時便沒了氣息。
眾人頓時慌作一團,就在眾人準備將崔瑾芸和潘少卿葬在一處時,只見天上瑞彩千條霞光萬丈,從空中飛下兩隻比翼鳥來,落在崔瑾芸和潘少卿棺上消失不見,潘少卿和崔瑾芸從棺材中醒了過來,如同做了一場噩夢一般。兩人得知彼此重生,忍不住相擁而泣。在場的眾人無不是感動得淚流滿面。
回家之後,潘少卿當即準備聘禮,到崔府提親,崔炎昌得知潘少卿果真為了女兒自縊赴約,心中亦是敬佩不已,當即答應了兩人的婚事,並陪嫁了不少彩禮。婚後,潘少卿推掉了各種酒席宴請,專心在家和妻子一起讀書寫字,又過三年潘少卿考中狀元,被封為觀文殿大學士。此後數十年,潘少卿和崔瑾芸夫妻恩愛,子孫滿堂,一直活到九十多歲才無疾而終。
後記:
本故事改編自三言兩拍中《吳衙內鄰舟赴約》和《範巨卿雞黍死生交》這兩篇故事。人人都渴望一見鍾情白頭偕老的愛情,文中潘少卿和崔瑾芸為了兌現自己的誓言,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如此執著的精神就連蒼天也被他們所感動,最後兩人也迎來了幸福的生活。
有人說現在已經不能相信愛情了,我想說的是,你付出的是否有那麼多呢?很多人在愛情中只是一味地索取,男的希望對方膚白貌美腰細腿長,女的希望對方年少多金風趣幽默,但是卻從未審視過自己能夠給對方什麼。倘若我們在面對愛情時,能像文中男女主那樣傾心付出,何愁遇不到真心愛人?
在此衷心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我們都能和相愛的人白頭偕老。
【聲明】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純屬文學創作,故事情節人物角色均為虛構,旨在豐富讀者業餘生活,寓教於樂,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