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21世紀當中,中國人口數量已然排名世界第一。隨著人口的不斷激增,土地的亙古不變,所產生的社會生活壓力也會隨之增多。
換而言之,人口增加的問題已然是一個社會以及國家的問題。隨著人口的不斷激增,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現如今的經濟條件以及社會狀態是處于穩定且進步的。
人口數量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當下的經濟發展情況。畢竟對于人們而言,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與吃飽穿暖相提並論。
但是,人口的激增並不是自21世紀開始的。要知道,在清朝的時候,人口就從0.7億迅速增長到了4億。
那麼在那個封建時代當中,是什麼樣的原因才會使得人口大幅度的上漲,其中增長的原因又會是什麼呢?
清初只有7000萬人口
清朝是封建王朝時期的最後一個朝代,1636年皇太極登位稱帝,改國號為「大清」。自此,大清王朝成功的映入大家的視野。
當時,大清王朝的根基不穩,許多的前朝擁護者還沒有接受已經改朝換代的事實。于是,這些人便自發帶領著群眾一同反抗清朝(反對皇太極的統治)。
直到順治皇帝「正式」繼位後,這一現象才有所改觀,統一中國的目標也出現在領導者的目光之中,可是當時的那段時間社會矛盾依舊存在。
其中最為顯著的矛盾便是民族矛盾,清朝集中于滿人,而明朝則是漢人,對于突然霸佔自己家園的人,漢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反抗。
可是,自古以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漢人雖然反抗了,但是卻沒有起到多大的用處,再加上當時滿清的一些「對漢政策」比較好,所以漢人便學會了妥協。
然而,政權穩定之後,滿人的「爪牙」便露了出來,尤其是八旗子弟。他們對自己的所得永遠不知足,在對待漢人時,基本就是無緣無故地毆打。
在此情況下,社會階級矛盾進一步加深,社會經濟發展也陷入了停滯。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清朝初期,當時的人口數量才只有7000萬人,而且很難增長。
隨著攝政王多爾袞的離世,順治皇帝提前親政,這一問題才算是有過改觀,經濟、人口慢慢地得到了增長。
「爆炸式」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
順治執政時期,他首先就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例,並且停止了圈地運動。與此同時,順治皇帝還放寬了逃人法等一系列的制度。
可以說,他的執政方式極大地緩和了民族的矛盾,為清朝的穩定、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西元1661年,康熙帝登基,隨著朝堂的穩固,康熙帝首先做的就是將臺灣以及大陸歸為統一。
緊接著,他又將蒙古一同併入版圖之中,為之後朝堂江山的穩固再一次地奠定了基礎,擴張了清朝百姓的生存空間。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還廢除了「人丁稅」,在如此情況,百姓有了大量土地,生活壓力也減少許多,18世紀中葉,清朝人口迎來了一波增長期。
康熙皇帝去世後,西元1722年雍正皇帝正式繼位,他在繼續執行著清朝擴張政策的基礎上,又更加重視了官吏的廉潔。
隨著社會的穩定,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勇者還不斷促進農業的發展,田賦徵收政策的改變,又一次減輕了農民的生活負擔。
後來,這一政策便被推廣到了全國。在此之後,清朝的人口數量迎來了「爆炸式」地增長。當然,雍正皇帝的政策不止如此。
在一些地廣人稀的地方,雍正皇帝還全面實行了「改土歸流」的制度,這種「因地制宜」的政策,很符合各地區的需求。
可以說,它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西南少數民族的負擔和災難,極大地促進了這一地區的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的進步。
雍正帝總共在位十三年時間,頒佈了諸多利國利民的政策,人口的不斷激增、國庫的不斷充實、官員的公正廉潔便是社會進步穩定的最佳證明。
西元1735年,雍正皇帝逝世,乾隆皇帝正式繼位。在乾隆皇帝在位期間,為了鞏固中國統一以及發展清朝鼎盛局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到了乾隆中期,全國的各地區的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乾隆三十年之後,「康乾盛世」進入了全盛時期。
社會狀態的穩步進行,人口暴增必然是最直觀的局面,解除了賦稅、重視了農業、緩解了百姓壓力,最終的局面定然也會是安居樂業。
話說,清朝人口在乾隆時期得到暴增,甚至在清朝晚年達到了4億之多,「康雍乾」這三代的政策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而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居功至偉。
清朝最後的結局
縱覽我國的歷史,「爆炸式」人口增長的最主要的原因,無非就是農業發展解決了百姓之間的溫飽問題,當然這只是其一。
清朝時期,隨著海外的一些農作物湧入,比如土豆、玉米等這種高產量的農作物,極大地降低了百姓的生活壓力,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二是賦稅的減輕,緩解了百姓之間的經濟壓力,讓自己平常的生活在此基礎上多了一些富裕,至于這些富裕自然會為了壯大家族,從而產生開銷,人口數量的增多便由此產生。
三則是死亡率的降低,要知道古代許多百姓以及貴族過早地離世,疾病是至關重要的原因之一。
然而,到了清朝的時候,由于書籍典籍的廣泛運用,使得醫術更上一層樓,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人口死亡的速率。因此,人口數量得到了空前絕後的提升。
只是,人數的激增證明了大清王朝的實力,可是這並不代表它不會失敗。清朝末年,因其故步自封,成功的讓自己輸掉了進步的時機,輸掉了王朝。
「閉關鎖國」政策的頒佈,「重農抑商」的決策定論,在潛移默化之中,將清朝原本的盛世逐漸降低。
雖然清朝的人口從最初的0.7億,一度激增到了4億,但最後依舊躲不過命運的定論。世人評價清朝的興盛以及衰敗,大部分人都會認為「執政者的專權、不作為」。
封建時代的思想方式根本不利于人們長期的走向,未來的世界需要新的思想定論。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人口增長對于國家的發展以及興盛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回看我國的發展(近些年),之所以能夠創造出世界發展的奇跡,離不開它背後13億的人口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