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正值亂世,霸主梟雄壯志滿滿,都想一統天下。一些謀士也想趁此機會成就一番事業,都在積極的給自己找能讓他們成就事業的人。但是謀士找對了可以成就事業,找不對可不一定會出什麼樣的事情。
徐庶本是劉備的謀士,但眼尖的曹操也盯上了徐庶,幾次三番用重金賄賂他徐庶均不為所動,曹操打聽到徐庶對自己的母親很孝順,哪怕自己吃虧都不願意讓母親受半分委屈,曹操謊稱徐庶的母親被他抓起來了,為了母親的安危,他不得不放棄自己光復漢室的夢想,離開劉備,來到曹操身邊。
等徐庶到了曹營發現上當了,曹操根本沒有抓他的母親,但這時已覆水難收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在離開劉備之前,徐庶就發誓絕對不會給曹操獻計,曹操根本說服不了徐庶,又擔心徐庶逃走再去投靠劉備,就把他軟|禁了起來。
西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準備把孫權和劉備打趴下。這樣的陣容在三國時期絕無僅有,很多謀士從四面八方紛紛趕來,在曹操、孫權和劉備三方勢力中選擇好其中一方,要在這場戰|爭中立功,龐統就是其中之一,讓曹操大傷元氣的赤壁之戰正是他給曹操獻的計策。
曹操的將士都是北方人,不擅長水戰,到了船上吐的厶去活來,戰|鬥力迅速下降。龐統告訴曹操,只要用鐵索把戰|船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將士們站在船上就如同在陸地上一樣,不會飽受暈船之苦。
曹操大喜,覺得這條計策可行性極高,誰知道徐庶差點壞了龐統的好事。
他一眼就看出鐵鎖連環計的最大弊端,對龐統說:「黃蓋施了苦肉計差點丟了半條命,現在你又來騙曹操,真是活得不耐煩了。鐵鎖連環計暫時能解了曹軍的暈船之苦,可要是在作|戰時對方來一場大火,你說說曹操要是反應過來你會是什麼下場?」龐統非常害怕,很擔心徐庶去曹操那裡告發他。
所幸徐庶信守對劉備的承諾,沒有給曹操透露任何資訊,這個承諾徐庶記了整整二十年。
如果徐庶當時把龐統的陰謀告訴曹操,或許赤壁之戰的結局就會改寫,整個三國的歷史也會跟著改變。
可能曹操會滅了孫權的大軍,至於大喬小喬的結局以曹操的為人不是占為己有就是賞賜給功臣也未可知。
有人說孫權是幸運的,正是因為徐庶信守諾言才讓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受到重創;劉備也是幸運的,有了徐庶他才能得到樊城,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當然最幸運的當屬曹操,雖然一輩子沒有從他那裡獲取任何的計策謀略,但是徐庶也沒有被孫權劉備所用,這已經是大幸之事了。
整個三國,作者對徐庶著墨不多,但是通過僅有的幾次出場給我們刻畫了一個有著雄才偉略、信守承諾的錚錚男兒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