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三國名將張飛,一生縱橫三國,囂張無比,跟關羽並稱三國兩大萬人敵。其中尤其是據水斷橋,不但成為了歷史的永恆經典,在《三國演義》中也成為了名篇,所謂:張飛喝斷當陽橋。
故而人們都說關羽傲慢:看誰都如紮標賣首,張飛囂張,動不動就哇哇怪叫。且在《三國演義》中,張飛還是唯一不怕呂布的人,幾次追著要跟呂布單挑。搞到最後,連呂布都似乎有點怵他。
在劉備稱帝后,張飛成為了蜀漢第一位車騎將軍,是實至名歸。那麼可知誰是蜀漢的第二任車騎將軍?此人正是劉琰,雖在武略上,他跟張飛差得很遠,當這個車騎將軍,也完全是榮譽性質的,但若論起囂張來,卻要賽過張飛。
比張飛還囂張的第二任
劉琰堪稱蜀漢元老,在劉備當徐州牧時,他加盟了蜀漢。當時的劉琰很年輕,不但談吐文雅,滿腹錦繡,還長得很俊秀。于是他就成劉備身邊的人,總跟著劉備去參加一些交際活動,用《三國志》中的話說就是: 隨從周旋,常為賓客。
也就是說,劉琰相當于劉備手下,第一號外交人才。只可惜沒多久,張飛就搞丟了徐州,由此開啟了「皇叔流浪記」。而劉琰從此便再無記載。不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一直都不避千難萬險地跟著劉備。
所以當劉備打下西川後,劉琰終于再次出鏡,被劉備任命為「 固陵郡太守」。
從劉琰早期這段經歷來分析,他屬于典型的忠貞過于能力!也就是說,雖沒啥大本事,卻對劉備忠心耿耿,擁有巨大的「苦勞」。不得不多說一句,其實劉琰這種人,才是尋常的大多數。正是因為有了許多劉琰這種人物,才支持起來了蜀漢的基本盤。
所以,在劉備去世後,劉琰被劉禪(諸葛亮)提拔為「車騎將軍」。這除了代表著對他的肯定和尊敬外,更多含有「當諸葛亮鋪路石」的功效。
因為諸葛亮要北伐,去完成劉備「匡扶漢室」遺願的,他必然要掌控住軍權。而劉琰就成了車騎將軍的不二人選——打仗我雖不會!但諸葛亮說啥,我二話不說,啪嘰一下就蓋章。猶如劉禪: 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劉琰也是這種角色。
但車騎將軍的「譜」總是要有的。所謂: 不豫國政,但領兵千餘。即,劉琰雖不管事,卻有一千多的兵馬供他擺譜玩。並且還「 車服飲食,號為侈靡,侍婢數十,皆能為聲樂」。瞅瞅,劉琰這譜,擺得有多足。
也許正是因為他的譜太足了,就開始飄了起來,人這一飄,難免囂張!張飛囂張,是有真本事為依託,故而人們不覺得過分。而劉琰的囂張,卻完全如作妖或作死,以至于連蜀漢後期,唯一的名將魏延,他都敢提溜起來就罵。
在諸葛亮北伐期間,文靠楊儀,武賴魏延。奈何這兩人總是互不服氣。楊儀雖是諸葛亮的長史,但魏延卻根本不怕,動不動就拔出刀子恐嚇楊儀:雖說不過你,但我砍得過你!
諸葛亮經常為這兩人頭疼。可哪料劉琰卻也加入了這戰團。由于他屬于文官,自然是向著楊儀,于是他提溜過魏延來,就是一通「口吐蓮花」。再看魏延,只能任由劉琰罵來罵去,一點都不敢還嘴,為何?
一則,劉琰官職是車騎將軍,天然碾壓魏延。二則,劉琰是元老,劉備身邊的人,擁有巨大的資歷。魏延是出自劉備的部曲,等于劉琰一直壓制魏延——魏延當蜀漢公司保安時,人家劉琰就屬于辦公室主任級別的,你服不服啊!
劉琰罵完魏延,他是爽了,又囂張了一把,可魏延卻憋屈了,自然要鬧情緒。很快諸葛亮就知道了這事,都氣瘋了:我這北伐呢,本來就頭疼他倆文武失和,你卻還給我瞎囂張,亂攪合,分明是火上澆油。
于是諸葛亮一封信過去,把劉琰大罵了一通。別看劉琰囂張得都賽過了張飛一般,但一見到諸葛亮,他立刻就如耗子見到了貓。
劉琰連忙回信認錯,表示:諸葛老大,您跟我一般見識幹啥?我啥德行,你還不知道嗎?看在我也是為了蜀漢,就饒了我吧……( 琰稟性空虛,本薄操行,加有酒荒之病,自先帝以來,紛紜之論,殆將傾覆。頗蒙明公,本其一心在國……)
那麼諸葛亮饒他了嗎?必須要饒,諸葛亮也拿他沒辦法。但為了避免劉琰再瞎囂張,亂嘚瑟,把他打發回成都了。別跟我北伐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責罰老婆,被劉禪所除
就這樣兩年後,也就是西元234年的正月,太后召一些蜀漢元老或重臣的老婆,都來皇宮,陪哀家一起熱鬧熱鬧。劉琰的老婆胡氏,長得很漂亮,自然也就去了,畢竟這代表著臣子的榮耀。
哪料一個月過去,胡氏卻還沒出來。這下劉琰的醋罎子打翻了,竟然「熏」出了神奇的邏輯推理:我老婆那麼漂亮,而皇上也還很年輕,莫非是被劉禪看中啦……
劉琰越想越覺得必定是這麼回事。恰好這時,他老婆胡氏回來了,劉琰真以為自己「中彩」了,二話不說命手下軍卒,把胡氏捆起來給我打,還用鞋底子抽了胡氏的臉。
胡氏鬧明白怎麼回事後就急眼了,連忙跑回皇宮,找太后和劉禪訴苦、告狀。事情大條了,須知當時諸葛亮還活著呢,劉禪一直很小心,卻受了這等不白之冤,自然不會放過劉琰,哪怕你再是元老。
就這樣劉琰被抓捕,並遭審問!事情很清楚,全是劉琰豐富的想象力在作妖,但即便這樣,也不能寫上吧,最終宣判: 卒非撾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
翻譯過來就是:劉琰,你給我聽好。你手下兵卒,不是你責罰老婆的人選,而你老婆漂亮的臉蛋子,更不是鞋子應該「走」的地方。所以最終依律,除掉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堂堂蜀漢第二任車騎將軍,就是以這麼一條,驢唇不對馬嘴的理由,被劉禪除掉的——且還被堂堂正正記錄在《三國志》裡面。
但這又能怪誰呢?沒那囂張的資本,卻敢比張飛還囂張,一不小心囂張過頭了,直接變成了自作死,是誰也救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