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劉禪是一個非常昏庸的君主,面對少量的魏軍,他竟然主動開城投降了,而且在被司馬昭問道想不想念蜀漢時,他也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令人非常鄙夷。
可以說在大多數人眼中,劉禪就是懦弱無能的典型。大家也經常用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批評他人。但是大家想過沒有, 為何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是做了將近三十年的皇帝?
蜀漢是由劉備在西元221年創建,不過沒過兩年,劉備便撒手而去了。劉備去世後,蜀漢皇位傳遞給了劉禪,不過當時的劉禪年紀太小,且能力一般,處理不了動盪的蜀漢,所以蜀漢的大權實際上是歸屬於諸葛亮的。在諸葛亮的輔助下,蜀漢的國力得以迅速恢復,並有餘力開始北.伐。
從西元223年劉禪繼位到西元234年諸葛亮去世,這期間大概是12年。而蜀漢滅亡是在西元263年,也就是說,自從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做了將近30年的皇帝!
這就非常奇怪了,如果劉禪真的如大家所想的那樣,他為啥在沒人罩著他的前提下,還能做30年皇帝?事實上,劉禪之所以有此成就,主要是以下三個原因!
一、諸葛亮的輔助
諸葛亮不是都去世了嗎?為何還說他在輔助劉禪?其實這是因諸葛亮在臨去世前,已經為劉禪安排好了輔助的人選。
諸葛亮病重前,劉禪曾問諸葛亮,如他百年之後,誰可以繼任丞相之事,諸葛亮先後舉薦了蔣琬和費禕,而蔣琬在蜀漢任職了十二年,費禕在蜀漢任職了七年,這兩人加起來將近二十年。
也就是說,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雖然當了三十年皇帝,但諸葛亮就已經為他妥善佈置了二十年!也正是因為有蔣琬、費禕等人的盡心盡力,蜀漢才得以繼續強大下去。
二、劉禪並不昏庸
劉禪之所以能當這麼多年的皇帝,除了諸葛亮臨去世前遺留下來的人才輔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劉禪這個人,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昏庸!大多數人詬病劉禪,都是說他重用黃皓、主動投降、樂不思蜀。
可劉禪一直處在皇宮,要想瞭解天下事,就得依靠這些宦官啊,劉禪身為皇帝,肯定是不可能隨意出宮的,只有宦官可以隨意走動,除了朝中大臣,劉禪獲取資訊的管道就是宦官,你說他不信任宦官又信任誰呢?
再說鄧艾兵.臨.城下,當時的蜀漢堅決抵抗的人都在綿竹之戰去世了,剩下的人都想得是撤離或者投降,這種情況,你讓劉禪怎麼抵擋?而樂不思蜀則更加好理解了,很明顯這是司馬昭的刁難,如果劉禪回答想念蜀漢,結果會如何?
司馬昭自然是不會處置劉禪的,畢竟東吳還存在,還需要做一個樣子,但那些忠心於蜀漢的臣子怎麼辦?那些執著於複國的人,豈不就會因此更加堅定信心,反抗魏國?這又有什麼意義呢?平添人命罷了。
事實上,就拿劉禪和明朝的崇禎皇帝對比一下,就能非常清楚地發現,劉禪這人並不傻?你看大家誇崇禎皇帝聰明,結果呢?大明朝到他手中才十幾年就滅亡了,反觀被大家認為昏庸的劉禪,蜀漢在人家手上,可是經歷了數十年的風雨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比而言,劉禪這人要厲害得多!
三、魏國內鬥
魏國是蜀漢的最大敵人,實力遠超蜀漢,最終蜀漢也是被魏國滅亡的。劉禪之所以能夠在諸葛亮去世後,穩坐皇帝大位30年,其實就是因為魏國陷入了嚴重的內鬥。魏明帝去世後,曹爽和司馬懿爭權,最終司馬懿獲勝,幹掉了曹爽。而司馬懿在得到權力以後,也並沒有選擇把大權歸還曹芳,反而是繼續獨掌大權。
最終,在司馬家幾代人的努力下,終於打敗了所有忠心于曹家的勢力,牢牢地掌握了大權。 也正是因為魏國內部陷入內鬥,才給予了蜀漢苟延殘喘的機會。某種意義上來說,劉禪其實還得感謝司馬懿!要不是司馬懿家族一直在拖曹魏的腳步,說不定蜀漢早就被滅了!
等到魏國稍微平穩一點,蜀漢就抵擋不住了。鐘會雖然被姜維擋在了劍閣,但鄧艾卻從陰平小道繞行,成功地打到了成都城下。而此時的蜀漢,承平日久,朝臣早就失去了抵抗能力,最終劉禪只能選擇投降,結束他的皇帝生涯。
對此,你是否有不同的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