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木匠去奔喪,見烏鴉站牆頭有端倪,他掏出墨斗逃過一劫

ZHANGKEYUE 2022/02/12 檢舉 我要評論

明朝嘉靖時期,北河縣張家莊有一戶姓張的佃戶,靠耕種李員外家的良田維持生計。他膝下有一個兒子叫張三甲,聰明伶俐又懂事。有一年,村裡來了一個老木匠,見張三甲聰慧,就收他為徒,並將他帶去了縣城。

這老木匠叫袁阿公,他的本事非常厲害,除了木工手藝非常精湛,另外他還是一位周易先生。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人找他相面,可袁阿公定下規矩,逢單日只接木匠活,逢雙日才相面。

張三甲是袁阿公的關門弟子,往日有人重金向袁阿公求學,他都不屑一顧,拒絕傳授。眾人聽聞,他收了一個佃戶的兒子當弟子,跌破了眼眶,令人費解。

私下裡張三甲也問了先生,為何收他為徒?袁阿公撚著鬍子憶往昔,說出了一件他年輕時的辛酸往事。

原來袁阿公曾是一位衙內,父親曾任知府,母親又是高門大戶的大家閨秀,他又是獨生子,被父母溺愛成了紈絝子弟。

都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你風光時,眾人抬花花轎子。可你倒楣了,這些所謂的朋友立馬同你撇清關係。

袁父在任上出了紕漏,被革除官職,家產被抄,一家老小被迫流落街頭。袁阿公哀求同是衙內的好友幫忙,都遭到拒絕。

袁父只好帶著妻兒回鄉,當他們路過北河縣張家莊時,袁父突然病故,由於沒錢買棺木下葬,他只能跪在路邊乞討。

就在這時,張三甲的祖父張老太爺施以援手,將他的壽材拿出來讓袁父下葬。當時天氣炎熱,無法將袁父遺骸帶回故鄉,張老太爺就讓袁父葬在老張家的後山上。

臨走時,袁阿公向張老太爺伏地叩首,立誓將來一定要加倍償還張家的恩情。張老太爺笑著說道:「但行好事,莫問前途。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必強求。」

袁阿公深知父親是被冤枉的,他護送母親回到家鄉後。經歷一場奇遇,拜在高人門下,花了十年學習周易之術。

四十歲學成下山,隱姓埋名,然後臥薪嚐膽,用了二十年時間,他接近仇人,用盡手段讓仇人的家族覆滅。

袁阿公古稀之年得報大仇,遂找到張老太爺後人,將其所學傾囊相授。張三甲這才知道,往年中元時,他們到後山掃墓,總要給一位張姓故人的墓上填土掛紙,原來他就是袁阿公的父親。

張三甲知道這段淵源後,並沒有鬆懈,而是更加努力學習,他不想給張老太爺丟臉。這一學就是十年,張三甲已經長成小夥,將袁阿公傳授的內容學到七七八八。

袁阿公三年前患病後,一直臥床休養,時而昏迷時而清醒。如今相面和木匠活都交給張三甲,他從旁指點拾遺補缺。張三甲聰慧又好學,又有一顆質樸之心,大道可期。

袁阿公很欣慰收了張三甲為徒,他這一生無兒無女,早已將弟子當成了兒子。這一天,袁阿公迴光返照,他穿戴整齊,坐在書案前,拿出五銖錢,為弟子推演了一遍周易。

「水雷屯卦,外卦為水,內掛為雷。大凶也!」大致意思是:幼苗破土時,會受到層層阻攔。成長的時候遇見困難是常態,可是「屯」相表示尚未茁壯,意味著還未破土就被扼殺。

袁阿公思來想去不知何覺,他心裡突然想起張老太爺的一番話:「但行好事,莫問前途。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必強求。」瞬間,袁阿公心裡的包袱放下,他仿佛年輕了十歲。

由於袁阿公大仇得報造了孽業,本就斷了生機,可為了張三甲,他硬挺了十年,如今燈芯枯竭,風光返照大限將至。他喊來張三甲,叮囑他去世後將其埋回老張家後山,與其父母埋在一起。

說完之後,他把推演告訴了張三甲,讓他務必要小心,說完之後便走了。袁阿公的死訊傳開後,受他恩惠的人紛紛前來弔唁,水陸會開了三天才結束。

就在這時,張三甲接到家裡來信,其父病故,讓其回家奔喪。於是,張三甲趕緊雇車將袁阿公的靈柩一起帶回張家莊。

闊別十年未回,張家莊還如往日般破舊,道路泥濘不堪。張三甲憑藉記憶來到一處破敗小院門前,院裡的眾人見來了一輛載著靈柩的馬車,都好奇向外張望。

張三甲三步並二步跑進小院,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哭著喊道:「爹,孩兒回來送您了。」短短數日,張三甲經歷恩師病故,生父去世,早已將眼淚流幹,只能用哀嚎來宣洩內心的痛苦。

已經步履蹣跚的張母,握緊十年未見的兒子,一切盡在不言中。院裡眾人才明白,這是外出學藝十年的張三甲,紛紛上前打招呼。

到了晚上,賓客散去,張母才問馬車上的靈柩是怎麼回事?於是,張三甲把事情的前因經過說給母親聽。張母這才想起十年前,家裡突然來了一個老木匠,說是要在老張家的後山買兩塊地當吉穴。

其中一處已經下葬,應該是袁阿公的母親,另一處是留給他的。到了第二天,張三甲先行上山,找到了先生父母的墓,它們並排在一起,上方還有一個空穴,正好形成一個品字。

張三甲下山的時候遇見一個送葬隊伍,只見一行人非常低調,不吹拉彈唱,隊伍裡沒人說話,只是舉著白帆沿著山道而走。他起了好奇心,便駐足觀看。

此時,隊伍裡有一個尖嘴猴腮,留著八字鬍的中年人騎著驢跟著隊伍走來,他對張三甲說:「後生,趕緊背過身去。這場面不是隨便能看的,免得驚擾了老大人。」

原來這送葬隊伍是本地富商李員外,張三甲家的地就是租他們家的,張三甲聞言雙手抱拳作拱手禮向其道歉,然後背過身去。

李員外的靈柩被八個人抬著,只見抬棺者腳步很沉,他們額頭和手臂上的青筋都暴了出來,可見靈柩很沉!張三甲心裡想到李員外估計是個大胖子,不然八個人怎麼抬棺還那麼吃力。

張三甲回家之後,就幫著母親切菜準備明天喪宴的食材。俗話說:壽宴擺九,婚宴擺八,喪宴擺七。意味著喪宴要吃七道菜,他們忙到深夜才歇息。

到了第二天中午,賓客陸續來到張家吃宴,張母和廚娘在後廚忙,張三甲就在院門外接待客人。張佃戶生前是個心善的人,從未與人紅過臉,因此他和村裡人關係很好,喪宴來了很多人。

就在這時,一輛馬車下來兩個人,一位身穿紅衣,宛如新郎的李少爺。還有一位就是昨日在山道上見的中年男人。李少爺的一身大紅衣在這裡顯得格格不入,張三甲臉上露出怒氣。

李少爺賠禮道歉說道:「我有眼不識泰山,不知您是袁先生的徒弟,請您原諒。我挑在今日找您是迫於無奈,求您幫幫我。」

原來昨日李員外的靈柩上山入葬,行到半山腰,不知怎麼回事抬棺的麻繩斷裂,靈柩掉在了地上,眾人都覺得不吉利,不願意繼續前進了。

李少爺不管不顧,當場加錢讓眾人繼續抬棺。可是沒走多久,麻繩又斷了,再也沒人敢抬棺前行了。於是,只能把棺材重新抬回家裡。

李少爺當夜就去拜訪了一個周易先生,他說李員外心中有怨才不肯走。頭七前不下葬,李家有大禍發生。這期間,讓李少爺穿紅衣擋煞。

抬棺人聽到靈柩繩子斷裂兩次,誰都不敢接活,這時候,他聽說跟隨袁阿公學周易的張三甲回來以後,特地前來求助。張三甲聽完之後,這才明白李少爺不是故意穿紅衣來搗亂的。

張三甲說道:「你先回家等著,明日我去府上拜訪。」李少爺聽到張三甲願意幫忙,立刻從懷裡拿出一疊銀票遞給他,然後說道:「這些錢是這些年張佃戶租田的租金,我現在全部退還,只求您能幫幫我。」

李少爺不敢久留,轉身上了馬車。中年男子大有深意看了一眼張三甲也上車離開。

到了第二天,張三甲如約到了李家門口。李家是本地大戶,擁有良田千畝,張家莊很多村民都租李家的田。

此時,李家沒有往日的熱鬧,因為靈柩繩子斷裂之事,都在傳李員外生前太過跋扈,化成魑魅(念chi mei)不願離開。

府裡的丫鬟和家丁紛紛逃走,此時,李府就剩下一個耳聾的門房。張三甲敲了許久,李家大門終於打開,頓時,一股腥風迷亂了張三甲的眼。

張三甲用手扶了一下門垛穩住身子,然後在門房的帶領下來到了大堂,這裡停放著李員外的靈柩。許久之後,院子裡突然響起了烏鴉刺耳的啼鳴聲,讓人毛骨悚然。

張三甲好整以暇的看著院外的圍牆上,站著一隻烏鴉,它一動不動地盯著後院。就在這時,後院的門打開,穿著紅衣裳的李少爺走了出來。

只是他走路的姿勢很怪異,雙腿不自然的挪動,他每走一步,身子仿佛就要向前摔倒,然後他要花時間調整好身形。短短幾步路,走出一番怪異的樣子。

張三甲早已後背濕透,他已經發現李少爺已經沒了氣息了。因為此時,李少爺的臉上滿是驚恐,只見他瞪目泛白眼張大嘴巴。

此時,牆外的烏鴉轉過頭看向了張三甲,李少爺也緊跟著看向了張三甲。李家的大門,也嘎嘎的緩緩關上,並落下了門栓。

只見李少爺腮幫子鼓動了一下,他發出低沉的聲音:「張三甲,你好大的膽子,竟然在我爹靈柩上做手腳。」張三甲聞言露出了一絲笑容。

原來,昨日,張三甲看見八個人抬棺非常吃力,他篤定這靈柩裡藏有東西。否則八個人怎會抬不動一口靈柩?於是,他在聽到中年男子提醒後,用懷裡的符籙折了一個紙鶴,趁人不備,飛到了靈柩底部附著在上面,加重了靈柩重量,麻繩才會兩次斷裂。

張三甲舉目望向四周說道:「既然你發現了符籙紙鶴,說明閣下也是同道中人,為何不現身?反而操控李少爺的屍首在這裡裝神弄鬼!」

說話間,張三甲從手中射出一支符劍,將站在牆頭的烏鴉炸成一團灰燼。這只烏鴉叫「替身鳥」,可以代替操控者看清視野。緊跟著李少爺仿佛沒有了力氣一樣,像一趟爛泥倒在地上。

片刻之間,從房梁上飄下一個黑衣人,他就是昨日勸告張三甲背身的中年男子。顯出真身後,只見他雙眼深凹,露出赤紅色,嘴唇發紫,臉上和手臂上有一塊塊鱗片一樣的東西。

張三甲大驚失色,說道:「你是師叔蠱道人!」蠱道人真名叫李永昌,比袁阿公晚五年入門,本是師門最有前途的弟子。一次外出歷練時,貪功冒進,失手害死百姓。師尊一氣將他逐出師門,由此墮入邪道,學習了一門古疆的蠱術,為禍世間。

同門數次圍剿都失敗,沒想到在這裡遇見了蠱道人。蠱道人知李員外有錢,設計將他害死,搜刮了他的錢財裝進靈柩裡掩人耳目帶出李府,結果被張三甲識破,前功盡棄,他怎能不恨?

李少爺找的周易先生是蠱道人假扮的,讓他穿紅衣就是為了引張三甲來府裡,他被同門追殺了數十年,如今有機會報仇,他不願意錯過這個機會。

蠱道人沒有再多言,他出招勇猛,張三甲抵擋不住,施展了幾個符籙都被蠱道人輕易化解。只見蠱道人身形一閃化成,一群烏鴉,向躺在地上的張三甲襲去。

蠱道人心中充滿快意,他要將師兄關門弟子斬殺,以解心頭之恨。就在這時,遠處飄來一道金光,將蠱道人的烏鴉化身擊碎,金光乍現之後,一個佝僂著身子的老人出現。

蠱道人大驚失色:「師兄怎麼是你!」袁阿公淡然一笑道:「我不假死,師弟怎敢出現?」蠱道人大怒道:「師兄你好卑鄙,居然設計害我。」

張三甲吃力站起來,他難以置信,師父居然還活著,然後羞愧的低下頭。張三甲少年聰慧,難免志得意滿,有了輕視之心,結果山外山,人外有人,差點被蠱道人謀害。

袁阿公給了徒弟一個鼓勵的眼神,然後他拂袖而起,飄至半空,大聲說道:「小師弟,你貪婪成性,濫用道術害人性命,我今日勢必清理門戶。」

隨後,一道金光直穿蠱道人面門,蠱道人再次化身成群的烏鴉,想趁機逃跑。張三甲見狀,立刻拿出墨斗,拉出墨線,在手中編制幾下,成了一張大網。

張三甲使出全身力氣,將大網拋向空中,罩住了飛離的烏鴉。蠱道人在網裡掙紮,一道金光襲來,他來不及還手被擊碎。

飄在半空中的袁阿公留戀的看了一眼大好河山,還有心愛的徒弟,然後說道:「我這一輩子都活在仇恨裡,空有一身本領卻做了世俗之事,三甲,師傅希望你能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說完化作青煙散去,

原來,當日袁阿公推演出張三甲有一道凶相,他放心不下,擔心往日仇人會趁他死後對徒弟報復,因此假死欺騙眾人。果然,蠱道人信以為真,現世搶奪李家財產,順道想禍害張三甲。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最終被袁阿公和張三甲聯手消滅,還了世間太平。

寫在最後:

橫渠四句是文人的崇高理想,每一個人都有對它的獨特理解。

1,為天地立心:

人之初,性本善,守住善良的初衷。

2,為生民立命:

讓你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擺脫苦難走向幸福。

3,為往聖繼絕學

繼承先輩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完成他們未完成的事業,但行善事,莫問前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4,為萬世開太平

為人行得正,坐得端,認真做事,誠信做人,樹立好榜樣。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