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與陸遜相比,軍事能力誰更強?一個是名將一個是軍事家

諸葛村夫 2021/07/20 檢舉 我要評論

陳壽在《三國志》中,把周瑜、魯肅、呂蒙歸於一傳,並且評價: 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對於陸遜,陳壽是給了與諸葛亮同樣的待遇,把陸遜單獨列傳,陸遜是整個三國中,與諸葛亮一樣,是單獨列傳唯二的兩個臣子之一,陳壽對於陸遜的評價是: 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陳壽對陸遜的評價是社稷之臣,也就是身負國家重任的大臣,與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相當, 周瑜是當世奇才,也就是具備傑出才能的人,如果要從陳壽這裡比較周瑜與陸遜的區別,應該是社稷之臣大於當世奇才,畢竟像陸遜和諸葛亮這樣的社稷之臣,整個三國也就二三個人。

那麼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就從周瑜和陸遜的平生事蹟來進行一個比較,比較一下兩人的軍事才能如何?

周瑜人生中最輝煌的戰績就是赤壁之戰,他是孫權手下最堅決的主戰派,在赤壁之戰中,周瑜與程普分為左右部督,共同領導赤壁之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赤壁之戰周瑜是主帥,實際上周瑜與程普在官職上是平級,雖然做決定的是周瑜,但實際上還是受到程普的牽制,孫權此舉意味深長。

後來呂蒙曾經就此事說過一段話,呂蒙認為:當年周瑜、程普分為左右部督,雖然事情是由周瑜做決定的,但程普仗著資歷深,功勞大,而且兩人都是部督平級,所以不能和睦共處,差一點敗壞了國事, 這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赤壁之戰周瑜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統帥,同時孫權在制衡手下將領,尤其是周瑜

赤壁之戰主要是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黃蓋提出了詐降計加火攻計,以自己投降曹操為誘餌,在投降的那一天放火燒曹操的船,周瑜採納了這個建議,並付諸實施,成功地打敗了曹操,到了南郡之戰時,甘甯首先建議周瑜偷襲夷陵,周瑜同意了,後來甘寧在夷陵受困,周瑜又猶豫不決,於是呂蒙建議淩統留守大營,自己率軍救援甘甯,周瑜又同意了,解了夷陵之圍。

之後周瑜與曹仁約定交戰,周瑜親自上陣壓陣,結果被流矢射中右肋,傷得很重,主將負傷,軍心動盪,在關鍵時刻,周瑜強忍傷痛,出現在陣前,將士士氣被激勵,於是曹仁撤退而走同,周瑜拿下南郡。

從整個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的過程來看,周瑜主要是採納了手下將領提供的謀略,而作出決策,從而打贏了兩場戰|爭,所有的謀略都是手下提供,看不到周瑜在兩場戰|爭中自己的主意,難道周瑜就沒有自己的主意嗎?或者周瑜跟劉邦有些類似,自己沒有謀略,只要決策手下提供的正確謀略就行了,這應該是周瑜的特點吧。

但是陸遜完全不一樣,你看陸遜打夷陵之戰,完全倒了過來,陸遜對整場戰|爭的把握非常好,吳軍將領一心想跟劉備決戰,陸遜偏偏不讓,而是先避開劉備的鋒芒,利用夷陵險要的地勢,消耗劉備的資源與士氣,尋找劉備的破綻。

甚至在孫權的侄兒孫桓被劉備軍包圍,手下部將紛紛請戰的情況下,陸遜就是不為所動,就是不救孫桓,也要執行自己消耗劉備的戰略,劉備利用計謀引誘吳軍出戰,也被陸遜識破,還是不出戰,直接把戰|爭拖到了炎熱的夏季,導致劉備出現了兩大破綻,一是放棄了水軍,二是在密林中紮營,然後陸遜利用劉備的破綻,大舉出兵,打得劉備全軍覆沒。

從對戰|爭的把握來看,周瑜像一個隻做決策的主將,而陸遜像一個把握戰|爭全域的統帥,從這一點來看,周瑜的軍事能力是不如陸遜的。雖然周瑜面對的敵人更強,戰|爭的意義更大,但在軍事謀略的取捨上看,陸遜強于周瑜,曹操雖強,但在水上並不強,劉備雖弱,但是復仇起來也是很厲害的,畢竟劉備打了一輩子仗,也曾打敗過曹操。

所以, 陸遜是軍事家,而周瑜不是,只是名將,這就是兩人之間的區別,能夠被稱為軍事家的人,都有自己的軍事思想,要不然戰略高明,要不然戰術高明,要不然軍事思想高明,陸遜符合這個條件,但周瑜不符合。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