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三國演義》,大家都會想起那個時代的眾多名人,如武將有:呂布、趙雲、典韋、關羽、馬超、張飛等等,而謀士也是有很多,比如: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郭嘉等等。
其中,一提到諸葛亮,大家都會感歎他是智慧的化身。而他的師傅水鏡先生司馬徽更是一位世外高人,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龐德公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而司馬徽為水鏡。而大家對諸葛亮和龐統可能會熟悉一點,前者不用說,後者在三國演義之中也是有著一定的戲份。但是水鏡先生大家可能就不是十分熟悉了。
司馬徽有著三大特色,第一精通道學、兵法、經學;第二是十分仁義;第三是樂善好施。而且諸葛亮和龐統都是他的得意門生,並且不遺餘力地去推薦這兩個人,比如劉備在訪問他的時候,他也向劉備極力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他說道:「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但是等到後來諸葛亮跟隨著劉備出山的時候,司馬徽卻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那就是: 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短短幾個字,其實意思也是十分的簡單明瞭啦,就是說諸葛亮雖然得到了明主,但是卻沒有在合適的時候下山。要是諸葛亮可以在官渡之戰前出山,那麼曹操和袁紹兩人相爭,劉備就可以趁此時機發展自己的勢力。
但是那個時候曹操已經勝過了袁紹,而劉備居無定所,可以說是白手起家,難度十分的大了。因此,雖然諸葛亮有著管仲樂毅之才,幫助著劉備險處逢生,協助周瑜打敗了曹操,幫助劉備成功拿下了川蜀之地,開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只不過最後想要一統天下的夢想還是沒有實現,六出祁山都無功而返,這也是十分遺憾的一件事情。可見司馬徽先生說的十個字,字字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