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為蜀國復興,殫精竭慮,繼承諸葛亮遺志,片刻難忘。但是還是無法攻|破曹軍,匡扶劉室。每一個王朝的成就都來之不易,廖化早就看透了結局。
姜維自小就博覽群書,無論是武藝還是兵|法,都十分精通,在《三國演義》中,能文能武,有勇有謀,既能帶|兵上陣攻|城拔寨,又能坐守後方出謀劃策的全能型人才不多。但是作者偏就讓姜維出來做這個第一人。
姜維的出場也是來勢洶洶,諸葛亮智取三城,姜維就讓諸葛亮連中三計。姜維早就對諸葛亮的心思揣度的一清二楚,他料到諸葛亮一定在郡後埋有伏|兵,想要引曹軍出城,趁機奇|襲,把諸葛亮的計策抖落得一乾二淨。
又給諸葛亮挖了一個坑,先帶領三千精兵在關鍵處埋|伏,等到諸葛亮到了,便放火為標記,再來一撥精兵,前後來攻,以擒敵|軍。諸葛亮果然中計,諸葛亮沒有料到有此能人,一步一步落入姜維陷阱,長歎姜維真將才。
和諸葛亮鬥智,姜維大獲全勝,和趙雲鬥勇,姜維更是一鳴驚人。趙雲和姜維只交手幾回合,姜維就有越來越猛之勢,讓趙雲都大吃一驚,暗想「自己竟沒有料到這裡有這般厲害的人物」,恰逢敵|軍援|兵已到,趙雲首尾受敵,不能兼顧,大敗而歸。
但是這樣的人物,為何在曹軍強有力的支柱司馬懿走後還是不能打敗曹軍?廖化早就表現出來了原因。
廖化面對姜維急於征|戰的想法,提出來異議,他的理由是:連年征|伐,兵困馬乏,百姓和士兵們都常年不得安寧;如今魏國還有鄧艾等足智多謀,勇力過人的人,他們都不是等閒之輩。
敵強我困,還要征戰這是強軍所難。軍隊沒有向心力,不可能打勝仗。可惜對於一個專業老將的忠言,姜維並沒有採納反而是勃然大怒。姜維過於急躁,剛愎自用,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和人心所想。失敗是在所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