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使計讓徐庶離開了劉備,徐庶因為愧對劉備的知遇之恩,向劉備舉薦了自己的好朋友——有臥龍之名的諸葛亮。劉備的三顧茅廬,得到了諸葛亮一生的相助。劉備的稱|霸之路,也在得到了諸葛亮後慢慢步入正軌。
劉備雖然是一個梟|雄,卻仍有自己的遺憾。就像諸葛亮《出師表》裡面感歎的那樣「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劉備在接連受挫之後,終是病|逝於白帝城。
諸葛亮臨危受命,輔|佐劉備的兒子劉禪。劉備去世前雖然也曾對諸葛亮說過,蜀漢江山,君可自取。可從劉備去世後到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之前,諸葛亮似乎從來沒有表現出任何想要取而代之的想法。從始至終,諸葛亮的想法就是當一個權|臣。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諸葛亮的夢想,從諸葛亮經常自比于管仲、樂毅就可看出來。世人都譴|責諸葛亮北|伐不顧及蜀國的國|力。連年征|伐,不但造成蜀國國|力空虛,更是勞|民傷|財。
北|伐雖然對蜀國是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但不北|伐可能得到的結果會更差。一直龜縮不出,到了曹魏掌控主動權時,蜀國可能會陷入更加艱難的境地。北|伐,是諸葛亮為數萬|國|民和蜀國所想出來的唯一的辦法。
其實就算是北|伐成功,諸葛亮應該也不會搶劉禪的位置。因為諸葛亮爭得從來就不是那九五之尊的位子,他在乎的是第一權|臣的位子。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在蜀國的地位,和當年曹操在漢室的地位差不多。
只不過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是不願意的。曹操身居高位時說了一句話 「做忠臣但不交權」。雖然比起曹操來說,諸葛亮和劉禪的關係好像好一點,可諸葛亮卻從來沒有把權力放給劉禪。
諸葛亮既想要權力,又想要好的名聲,自然只能守住權|臣之位,不僭越。諸葛亮的一生牢牢攥住了權力,但也保住了自己的名聲,讓自己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