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于禁、樂進、張頜、徐晃這五位曹魏名將,被後世稱之為「五子良將」。按照五人的排名順序以及職位高低來看,張遼是名副其實的「五子良將」之首。然而若是從曹操的表現來看,他並非對張遼信任有加。相反,張遼儘管在曹魏集團中地位頗高,但他本人的日子卻不見得有多好過。
曹操不信任張遼的原因是因為他不信任外姓將領嗎?很顯然不是,看看于禁就知道了。作為曹操手下元老之一,于禁被加封為左將軍,同樣有「假節鉞」的特權。在關羽圍困樊城之時,張遼明明距離此地更近,但曹操卻二話不說,命令于禁帶著三萬精銳前去救援,兩人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可謂高下立判。那麼新的問題來了,既然曹操不太信任張遼,為何還要許以高官厚祿呢?
答案其實很現實,因為張遼在曹魏集團中一直遭受排擠。據《三國志·趙儼傳》記載,「時于禁屯潁陰,樂進屯陽翟,張遼屯長社,諸將任氣,多共不協。」張遼與于禁、樂進、李典、武周等許多曹魏將領,關係都是極差的。這或許是張遼曾經投效過多位主公的緣故,所以這些人不太看得起他,甚至心裡巴不得他早點沒。
曹操提拔張遼也就不用擔心他會私結黨羽。當張遼處處受排擠之時,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始終為主公曹操的利益考慮。張遼表面上看似風光,實則悲催至極。他在投奔曹操麾下之後,就不得不去搏命,以換來曹操對其的些許信任。這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