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時喜歡聽評書《三國演義》,但是只喜歡聽前半截,聽到陸遜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就不願意再往下聽了。因為前半部有關羽張飛等眾多英雄好漢,百戰百勝威風八面,聽著盪氣迴腸,十分痛快。到了後半段,蜀國人才凋零,只剩下諸葛亮一個小老頭孤掌難鳴,要麼打不贏,好不容易打個勝仗也那麼費勁。
後來看了史書《三國志》才知道,真實歷史與《三國演義》大有不同。五虎上將也並非評書中那麼金光閃閃天下無敵,劉被諸葛亮死後,蜀國也並非無人可用。恰恰相反,由于諸葛亮知人善任,深謀遠慮,生前有意識地發掘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才為劉禪撐起一片天。除了盡人皆知的姜維姜伯約,蜀漢還有四個文武人才,為扶保劉禪盡心竭力。只是他們運氣不佳,全都遭遇意外身亡。
向寵
武將向寵是蜀漢後期一位傑出的將領,諸葛亮十分欣賞他的治軍之策,便在《出師表》中大力誇獎,向劉禪舉薦他,建議劉禪聽從他的治軍理念。向寵的才能在劉備掌政的時期就已經體現。在夷陵戰役中,劉備被陸遜打敗,多虧向寵指導有方,這才保住了劉備的殘軍。可向寵的才能還沒有真正顯現,他就在平叛南蠻的戰役中意外倒下,這是蜀漢的重大損失。
傅僉
第二個要說的便是武將傅僉,傅僉在蜀漢後期表現的相當勇猛,可以說他就是蜀漢後期的五虎上將之一,他出身名門世家,他的父親傅彤便是劉備的帳下大將,在夷陵之戰中,劉備被大敗,傅彤負責斷後,但他寡不敵眾,不幸倒在戰場。傅僉子承父志,他的勇猛不亞于他的父親,在曹魏討伐蜀國的戰役中,他與對手鐘會鄧艾交戰,曹魏久攻不下,但敵我兵力懸殊,傅僉也不幸倒下。
張嶷
第三位便是武將張嶷,張嶷智勇雙全,處事果斷,老謀深算,他的武力不亞于魏國老將徐晃,後人把他與趙雲並列,可想而知他並非徒有虛名。他早期便和劉備並肩作戰,靠戰功一步步加官進爵,由于他的勇猛過人,劉備最精銳的部隊無當飛軍就由他來統帥。可惜天妒英才,在姜維北伐時,他被魏將徐質除掉,姜維很是痛心。
費禕
最後要說的便是文官費禕,其實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提到過他,諸葛亮想把費禕培養成一位能夠獨當一面的接班人,費禕本人才華橫溢,赤膽忠心。被後世譽為三國時期「四大名相」之一,他對姜維大肆舉兵北伐對蜀國經濟造成巨大破壞的後果十分不滿,他在位時經常勸諫姜維,為保留蜀漢實力作出巨大貢獻,但在慶功宴上,他被魏國降將突兀出手,被其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