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門樓上,曹操作為勝利者,當場審問呂布、陳宮、高順、張遼等俘虜。這四人的表現各不相同,其中呂布卑躬屈膝求饒,陳宮大聲辱駡曹操,一心求死,張遼悔恨濮陽城內沒有斬了曹操,高順一言不發。 最後的結果我們也知道了,呂布、陳宮、高順被除掉,而張遼卻投入曹操懷抱,後成為五子良將之首。
呂布是一方諸侯,又是「三姓家奴」,兵敗被除掉並不意外,陳宮和曹操三觀不合,殺身成仁,而高順和張遼都是難得的大將,為何劉備和關羽為張遼求情,卻不給高順求情,導致高順被除掉?
其一,高順及其陷陣營太厲害了,難以控制,因此無人為其求情。
手下大將太厲害,主公既喜且憂,喜的是手下武功高強,有才能,交給辦的事情很放心,憂的是萬一此人反叛,那就是滅頂之災。高順就是這樣的處境,他本身有本事,手下陷陣營更是精銳中的精銳,每逢戰事,都身先士卒,第一個攻陷敵人城堡,立下頭功。
然而,呂布卻對高順不放心,時刻警惕、提防著高順。如高順平定郝萌謀反,呂布不但沒有重用高順,還更加疏遠高順,將其陷陣營交給親信魏續指揮。只有在有戰事的時候,呂布才暫時將陷陣營交給高順(因為魏續無能)。呂布本人多次反叛,先後反水了丁原、董卓兩個義父,他自然擔心手下人叛亂,所以對高順並不放心,「知忠不用」。
同理,曹操也忌憚令自己多次灰頭土臉的高順及其陷陣營,也不敢輕率任用高順,因此無人為其求情。
其二,高順手下大將曾一箭射瞎夏侯惇一隻眼睛,和曹操有仇,因此無人為其求情。
演義第十八回中,高順和夏侯惇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他于是詐敗,誘敵深入,將夏侯惇引誘到埋伏圈內。曹性在一邊偷偷射了一箭,正中夏侯惇左眼。雖然夏侯惇剛烈,「拔矢啖睛」,仍然抵擋不住高順軍隊,大敗而歸。夏侯惇和高順有仇,他雖然親手斬了曹性,但是主將高順還活著。
現在,雖然高順被曹操生擒活捉,也過去了許多年,但是雙方的仇恨還未化解,夏侯惇恨高順,和夏侯惇交好的曹營眾將自然也都恨高順,因此無人為其求情,即使劉備和關羽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給高順求情。
其三,高順對曹操蔑視,因此無人為其求情。
面對曹操,呂布磕頭求饒,陳宮一心不求活,張遼被曹操感動轉而歸順曹操,我們看看在白門樓上高順的表現,是什麼樣。他面對曹操的審問,撇過頭,一言不發,好似沒有看見曹操一樣,徹底惹惱曹操,被憤怒的曹操下令將高順拉出去斬首。我們可以理解,如果你詢問一個人問題,但是他卻不說話,直接無視,誰能受得了。
三國演義相關描述:須臾,眾擁高順至。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
自始至終,高順都沒正眼瞧曹操,自然曹營的人也不會為其求情。
結語
論人品,張遼「惺惺作態」一會兒後便歸順曹操,而高順從一而終,論地位,張遼是呂布手下八健將之首,而高順的地位卻高于八健將,因此高順人品、地位、能力都強于張遼,然而由于以上三個原因,因此在白門樓上曹營之中無人為高順求情。
(本文參考《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