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主持北上期間,魏延不斷的出謀劃策,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子午穀奇謀。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時至今日,人們對這個策略仍然是充滿爭議的。那麼魏延的子午穀奇謀到底可行嗎?
首先來說,漢中與長安有天險存在——海拔三千米的秦嶺山脈。對於古代來說,這樣高的山脈是最不好跨越的。貫穿秦嶺山脈共有三條小道直抵長安:子午穀道、駱穀道、褒斜道。那麼取道子午谷可行性高嗎?
曹真曾經想要通過子午穀偷襲漢中,結果就是途中忽逢大雨,一路人馬在子午穀這條小道上走了近一個半月連一半都沒有走到,於是無功而返。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諸葛亮怎麼會貿然同意魏延的子午穀奇謀呢?
那麼魏延的奇謀到底奇在哪裡呢?
魏延的計畫是,自己率領5000精兵和5000雜兵,由子午穀取道十日抵達穀口,然後快速襲擊長安,打魏軍一個措手不及。可是這個奇謀,漏洞百出。 曹真取道子午穀一個半月走不到一半,刨除天氣原因,魏延也不可能十日內出穀。除去行軍問題,糧草補給也是重中之重。
《夢溪筆談》一書中曾經計算過糧草補給問題。書中記載為「餘嘗計之,人負米六鬥,卒自攜五日乾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鬥,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盡。若計復回,只可進九日。」
根據這樣的推算來看,士兵的糧草僅僅可以撐18天。魏延的子午穀奇謀中只是出穀就是十天,顯然他是沒有為自己留後路的。
子午穀奇謀真正的亮點在哪?在一個 奇字。 出其不意,方可取勝。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在於 曹魏是不是有所準備。如果,魏國早有防備,於穀口以逸待勞,那麼恐怕蜀軍要全.軍.覆.沒。
闖王高迎祥效仿魏延子午穀奇謀,行.軍十五日至穀口。等來的卻是孫傳庭率領的明.軍.大.陣。此役,高迎祥被.俘,押解至京。
通過曹真和高迎祥來看,魏延的子午穀奇謀大概率以失敗告終。說白了,子午谷奇謀根本不切實際,諸葛亮不可能冒風險進行子午穀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