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成語。因此,在很多人眼中,司馬昭就成了亂臣賊子的代名詞。
不過,司馬昭並不是司馬懿唯一的比較能幹的兒子,司馬懿還有一個兒子司馬師,其能力不會比司馬昭弱。
而之所以司馬師的名氣不如司馬昭,僅僅是因為司馬師走得太早了。
高平陵之變,司馬家直接成為魏國的掌權者
司馬家正式掌握魏國政/權的標誌性事件,就是高平陵之變。
在此之前,司馬懿雖然歷經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是魏國名副其實的開國元老加三朝元老,但是曹家卻始終沒有放棄過對司馬懿的監視。
曹操時期,司馬懿還只是曹丕手下的一個謀臣,但是曹操卻始終對司馬懿心懷疑惑。三馬同食一槽就是這麼來的,指的是曹操對司馬懿的忌憚。
更確切的說,是曹操替曹丕忌憚司馬懿。畢竟,曹操能夠掌控司馬懿,不代表曹丕也能夠掌控。
而曹丕和曹叡也出色地繼承了曹操的疑心病,對司馬懿是又用又不敢用。
不過,或許是曹家的基因不好,或者是別的什麼原因,曹丕和曹叡都相繼英年早逝,曹叡甚至連個後代都沒留下,只能找宗族之子過繼過來,當皇位繼承人,也就是曹芳。
曹芳過于年幼,于是曹叡走前就任命了額兩個顧命大臣,一個是司馬懿,另一個是曹氏宗族曹爽。
曹爽覺得自己是宗族,肆意妄為,完全不把司馬懿放在眼裡。然而,他卻不知道,司馬懿早就通過九品中正制,籠絡了一大批的支持者。
最後,司馬懿通過隱忍不發,麻痹了曹爽的警惕性,終于在曹爽出城的時候聯合各路士族發動了高平陵之變。
司馬師VS司馬昭
一、司馬師
司馬懿走後,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次年升為大將軍,權傾朝野,成為了魏國名義上的掌權者。
對于這些,小皇帝曹芳都看在眼裡,所以曹芳企圖發動政變。
結果很顯然,曹芳失敗了。
曹芳失敗以後,司馬師肯定也是不高興的。雖然他不敢直接動曹芳,但是在他的堅持下,曹芳依舊還是被廢了,改立曹髦為新皇帝。
其實就是個新傀儡。
二、司馬昭
至于司馬昭的崛起,則是在司馬師走後了。司馬師離去的原因,史書上說是因為眼疾,反正挺嚴重的。
司馬師走後,作為一母同胞的弟弟司馬昭自然就繼承了他的地位。
俗話說得好,有些事情總是驚人相似的。
好不容易司馬師沒了,又來了個司馬昭,當時魏國的小皇帝曹髦整天擔驚受怕,于是決定先發制人。
結果事情敗露,曹髦被司馬昭手下賈充的手下成濟所除。而成濟之所以敢動皇帝,都是賈充授意的。
而賈充是司馬昭的心腹。
因為在小皇帝曹髦走後,司馬昭擔憂如何向天下人交代,陳泰建議他交出賈充。
然而,司馬昭卻死也不肯,最終只是交出了賈充的手下成濟當替四鬼,足可賈充在司馬昭心中的地位。
因此,賈充的心思,很可能就是司馬昭的心思。
結束語
司馬師只是廢君,司馬昭是弑/君,誰更倡狂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