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名將輩出,在這些人中,有一位人物引人注目,他不僅風度翩翩,而且善于用兵,是一位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博學多才的人。可是,此人卻英年早逝,讓後人感到遺憾。假如此人沒有早亡的話,漢末的局勢很有可能不會出現三分天下,極有可能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那麼這位漢末最可惜的名將到底是誰呢?
他就是指揮赤壁之戰的周瑜!周瑜字公瑾,出身名門望族,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長壯有姿貌」,用時髦詞來形容的話,周瑜就是「高富帥」。另外,周瑜還很有才華,不僅精通音律,還對兵法很有研究。195年,周瑜跟隨孫策平定江東,立下不少戰功。198年,周瑜被封為建威中郎將,那一年他年僅二十四歲。
孫策走後,周瑜與張昭「共掌眾事」,輔佐孫權,穩定江東的局勢。208年,曹操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南下,周瑜立主與曹操決戰,以少勝多,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那一年他三十四歲。之後,周瑜又對江陵發起了進攻,經過一年多的鏖戰,終于擊敗曹仁,奪取了荊州的重鎮江陵、夷陵等地。此時的周瑜意氣風發,他有著更大的計畫!
後世認為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可是在當時周瑜根本沒有想三分天下,他的意圖是南北對峙,然後奪取天下。劉備只取得了荊州南部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個郡,地盤看著不小,但當時該地區經濟落後、人口稀少,不適合進一步發展。而荊州最富庶的江陵則在周瑜的手中。另外,江陵、夷陵既可以北上,也可以西進,適合對外擴張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親自來到江東,向孫權「求都督荊州」,也就是借取以江陵為核心的南郡地區。對此東吳內部分為兩派,以魯肅為首的少部分人,主張同意借南郡給劉備,以周瑜為首的大部分反對借南郡,因為周瑜有著更大的理想。為此,周瑜特意上書孫權,提出了自己的第一步計畫!
周瑜認為應該趁劉備來江東之機,「 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同時將關羽、張飛分開,「各置一方」,對劉備集團進行分化、瓦解。周瑜的計策很毒辣,雖然孫權沒有採納,但劉備沒有達成借南郡的目的,其中主要是周瑜的原因。之後,周瑜親自去見孫權,提出了自己的第二步計畫。
周瑜向孫權建議,「 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戚操,北方可圖也。」也就是說,周瑜打算進軍巴蜀,然後吞併漢中,同時結好馬超,然後三路北伐。周瑜的計畫很大膽,如果能夠實現那就會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孫權同意了周瑜的計畫。
可是就在周瑜準備進軍時,他卻病去了,終年36歲。周瑜走後,魯肅接任其位置,改變了周瑜的策略,將南郡借給劉備,同時將入蜀的機會送給了劉備。以周瑜的軍事才能,拿下益州、漢中,應該沒什麼問題,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周瑜最終還是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周瑜走後,孫權痛哭道:「 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