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非常難以處理,婆媳問題幾乎是亙古難題,生活習慣和方式的不同,只會讓婆媳之間的矛盾加深,其實想要緩和婆媳矛盾,需要婆媳雙方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多理解對方,這樣才能減少家庭矛盾的產生。我們下面要說的這則故事,便是由婆媳矛盾上升到家庭矛盾,故事中婆媳同時懷孕,不料孩子生下以後,父親竟和大兒子反目成仇。
唐朝時期,平江城有戶姓楊的人家,楊家的男主人叫楊大年,他膝下只有一子,名叫楊昧。楊昧十八歲那年,楊大年和妻子李氏為他操辦了婚事,楊昧娶了鄰村一個叫如花的姑娘。
如花過門兩個月便傳來了有孕的好消息,沒想到這時婆婆李氏也有了身孕。李氏已經四十多歲,這把年紀懷孕實屬不易,她有了身孕以後,自然沒有辦法照顧如花,楊大年和楊昧這對父子每日便忙得不可開交,他們每天除了下地幹活,還要照顧著自己的妻子。
李氏和如花這對婆媳同時懷孕,成了村裡人的笑談,人們都稱楊大年當又爹又當祖父,實在是好福氣,剛開始的時候,楊大年聽到人們這樣說,還高興得合不攏嘴,可是婆媳二人懷孕到六個月的時候,楊大年一家卻怎麼都笑不出來了。
李氏和如花懷孕六個月的時候,兩人的肚子看起來又大又尖,人人說她們倆懷的都是男孩,如花得知自己懷的是個男孩,心中本十分高興,可是婆婆李氏的做法卻讓如花非常心寒。
原來自這對婆媳懷孕以後,兩人在家養胎時,經常湊在一起給孩子做衣服,婆婆李氏見如花的針線好,便叮囑如花多給未出生的小叔子做幾件衣服,李氏生怕如花不願意似的,將如花做好的那幾件衣服通通拿走了,如花看到婆婆做出如此過分的舉動,氣得當晚便動了胎氣。
楊昧看到妻子不舒服,急忙請來了大夫過來,等到大夫走後,他才知道母親做了什麼。楊昧認為這不過是一件小事,因此他只是勸妻子忍耐,不要和李氏計較,他怎麼都沒想到父母會做得越來越過分。
如花的父母得知她懷了身孕,特意來看如花,還給未出生的外孫子送來一把金制的長命鎖,那把長命鎖做得精緻又好看,李氏看到以後又惦記上了,如花的父母前腳剛走,李氏後腳便跑到如花屋內搶走了那塊長命鎖。
楊昧得知這件事以後,跑到李氏面前,好說歹說想要回那把長命鎖,可李氏卻堅決不肯歸還,楊大年也站在妻子那一邊,表示李氏生下的孩子是長輩,如花生下的孩子是晚輩,如花的孩子有什麼好東西,就該讓給李氏的孩子。
楊大年的這一番話明顯偏袒妻子李氏,楊昧被父母蠻不講理的話氣得幾乎吐血,如花更是再一次動了胎氣。即便楊大年夫妻如此偏心未出生的小兒子,楊昧和如花還是咬牙忍了下來,不料李氏和如花生下孩子以後,楊大年的做法,更是導致他和楊昧反目成仇。
李氏和如花幾乎是同一天生下了孩子,李氏的孩子取名叫楊忻,楊昧給兒子取名叫楊溟。李氏因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奶水並不多,她要求如花每天餵養小叔子楊忻,每當楊忻餓的時候,李氏就會將孩子抱如花面前,逼著如花給楊忻餵奶。如花一個人的奶水根本喂不了兩個孩子,結果楊忻每天都吃得飽飽的,如花的親兒子楊溟卻天天餓肚子,整個人看起來十分瘦弱,經常生病。
楊昧和如花見楊溟這樣都格外心疼,如花為了親兒子便不再給楊忻餵奶,李氏見狀則對如花又打又罵,楊大年也在一旁幫忙,夫妻二人直打得如花頭破血流,渾身是傷。
楊昧看到妻兒被父母如此欺負,與楊大年大吵一架,父子倆因此反目成仇,楊昧不忍讓妻兒再受委屈,便帶著妻兒從家裡搬了出去。楊昧和如花從家裡搬出去以後,日子總算清淨了不少,楊大年夫妻以為趕走了大兒子,就能給小兒子更好的生活,結果還是打錯了算盤。
李氏生下孩子沒多久,因沒有好好調理,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楊忻三歲的時候李氏便因病撒手人寰了。李氏去世以後,楊大年便想找楊昧夫妻求和,讓他們一起幫忙照顧楊忻,可楊昧和如花恨極了這個偏心的父親,根本沒有理會他,楊大年只能一個人辛苦地照顧著小兒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他十分後悔自己當初的所做作為,可是他後悔也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