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聰明絕頂,為何如此輕易倒在落鳳坡?分析這兩個原因不難理解

諸葛村夫 2021/08/10 檢舉 我要評論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說起這句話,知名度可是非常高啊,凡是看過三國的大多瞭解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諸葛亮和龐統二人,能力頗強,如果得到他們的輔助,將有很大的可能奪取天下。諸葛亮的能力自然不用多說,在他的輔助之下,劉備成功建立蜀漢,那麼龐統如何呢?

實話說,龐統既然能跟諸葛亮齊名,那他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而且就劉備給龐統的待遇來看,其實他和諸葛亮是差不多的,都是軍師中郎將,而且龐統的本事還更加側重于軍事謀略,反倒是諸葛亮,前期的能力主要側重于國/政,後期才側重于軍事,劉備入蜀攻打劉璋,帶的是龐統而沒有帶諸葛亮,其實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可既然龐統聰明絕頂,為啥卻輕易倒在了落鳳坡,並沒能輔助劉備攻下益州呢?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在民間有非常多的討論。有些人認為,龐統比較倒楣,本來在落鳳坡被伏擊的並不是他,而是劉備。在制定作戰計畫時,劉備考慮到龐統乃是一介謀士,不擅長在山地騎馬,準備自己走落鳳坡這條路,讓龐統走大路進攻,但是龐統不願意。

而在出發之前,龐統的戰馬出了問題,又換上了劉備的的盧馬,劉備的的盧馬傳說克主,再加上它本身是白色,非常顯眼,所以當龐統騎著的盧馬到了落鳳坡時,直接遭到了張任的伏擊,他們都把龐統當作劉備了,不遺餘力,萬箭齊發,最終除掉龐統。所以說,龐統其實挺倒楣的,本來他是不會倒在這裡的。

除了上面這種看法,還有人認為,龐統的下場,其實乃是他自願的,而目的,則是為了給劉備提供一個進攻益州的正當理由。當時劉備雖然想要拿下益州,但他畢竟是收到劉璋的邀請前來,劉備面子薄,下不了手,害怕受人非議。於是龐統選擇了犧牲自己,來給劉備提供一個出兵攻打劉璋的理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儘管在龐統出兵之前,出現了種種異象,暗示著此行不妥,但是龐統仍然執意前往,最終倒在了落鳳坡。

關於上面這個觀點,本文其實並不怎麼認同的,劉備為人確實仁義,攻打益州確實不妥,但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劉備其實已經和劉璋翻臉了,擺明瞭就是要攻打劉璋。既然都翻臉了,龐統又何必以自己的犧牲來給劉備提供出兵的理由呢?

再說了,要爭奪天下,劉備尤其缺乏龐統這種大才,龐統此時選擇自我了結,那不是腦子有病嗎?事實上,本文認為,龐統之所以輕易倒在了落鳳坡,分析以下兩個原因不難理解!

一、龐統在和諸葛亮賭氣

劉備雖然看重龐統,將他的地位放到和諸葛亮一樣高,但是在龐統自己看來,他的地位其實並不穩固,他需要一場大的勝利,奠定自己在劉備集團的位置。所以此戰,儘管劉備並不急於開戰,但龐統一直在勸劉備加快進攻。

後來諸葛亮從荊州傳來消息,說此行有可能出問題,希望劉備慎重,這在龐統看來,就是諸葛亮怕他立功,怕他位置超過諸葛亮,所以龐統根本不理諸葛亮的勸諫,執意請求劉備加快進攻,最終倒在了落鳳坡。

二、龐統自視甚高,沒想到劉璋手下也有大才

在龐統看來,劉璋手下大多是庸碌之輩,無人是他對手,所以他根本不懼怕張任等人,選擇走小路去偷襲張任。在龐統看來,他的這條計謀應該是比較穩妥的,因為他派魏延做了先鋒,如果山路有伏擊,最先被打的也是魏延,龐統本身不會出問題。誰想到張任竟然這麼厲害,直接放過了魏延,專打龐統,最終除掉了龐統。

事實上,這個張任乃是個智勇雙全的人物,劉備眾人在他手上吃了不小的虧,最終還是諸葛亮率軍前來,動用了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眾多將領,才成功的拿下了張任,足見張任是多麼的厲害!

結語

三國演義中,龐統乃是和諸葛亮齊名的人物,能力非常強,不過他最終卻輕易倒在了落鳳坡,令人非常遺憾。而說到龐統的死,其實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他想爭功,想要壓過諸葛亮;二是他心高氣傲,沒想到張任有如此厲害,最終慘敗。對此,你是否有不同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