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諸葛亮
諸葛亮肯定在場,唯一有爭議的就是劉備對諸葛亮說「君可自取」這句話的理解,有些人說劉備在試探諸葛亮,其實早已暗中埋下刀斧手,這個純屬不靠譜的臆想,所謂的「君可自取」不是說劉備准許諸葛亮可以廢劉禪自立,而是說如果劉禪實在不成器,諸葛亮有權廢黜劉禪,從劉備其他幾個兒子之中另擇一人即位。
第二個:李嚴
除了諸葛亮之外,當時的犍為太守李嚴是另外一位托孤大臣,李嚴是東州軍勢力的代表人物,劉備臨終前任命李嚴為中都護,並賦予李嚴統管內外軍事之權,一方面是希望李嚴能配合諸葛亮壓制益州派系的坐大,另外一方面也有分諸葛亮權柄之意圖。
第三個:趙雲
劉備伐吳趙雲並未隨行,而是屯兵江州,夷陵之戰劉備敗退白帝城,趙雲率兵從江州趕來支援,一直到劉備病逝之前趙雲都沒離開,所以劉備臨終之前趙雲十有八九也在場。
第四個:馬謖
從劉備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來看馬謖也應該在場。
當然除了上面四人之外,肯定還有負責記錄的史官在場,至于劉禪應該還在成都,當時的成都並不平靜,漢嘉太守黃元之亂剛剛被平息,劉禪和諸葛亮兩人不會同時離開成都,而且劉備要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是以詔敕也就是詔書的形式頒發給劉禪的,可見劉禪當時並不在身邊。
用戶評論